本报讯 记者戚虹鸿报道:花两元钱坐“跨省公交”上下班、花一元钱在“跨省食堂”用餐……这是玉山县岩瑞镇太平村的常见景象。便捷的上班路背后是上饶玉山、衢州常山两地人大不懈的努力和推动。
玉山是江西的东大门,紧邻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融。可两地公交仅在各自境内调头,几百米的“断档路”成了两地村民心头的“老大难”。“2023年初,两地的村民都向我们反映了出行往来不便问题,我们反映给玉山县人大常委会,两地人大联动协作,共同推动解决公交衔接问题,当年9月就开通了省际公交。”玉山县人大代表刘荣芳告诉记者。
线路开通后,不仅方便了玉山、常山两地群众工作和走亲访友,也有效推动了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曾经的“断档路”成了两地群众的“幸福路”。
这一幕温馨的变化得益于我市人大代表“家站点”的建设。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作为代表依法履职、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阵地,“家站点”等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中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上饶市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家站点”三位一体履职平台建设,让人大“触角”伸入最基层,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已建成12个县(市、区)人大代表之家、234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2775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系点。覆盖全市的“家站点”平台已经成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民意窗”“连心桥”,成为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
为建好“家站点”平台,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家站点”平台建设的意见》和“1+6+1”系列文件制度,明确“家站点”的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全市县乡人大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下,科学建“家”、标准设“站”、合理布“点”,统筹推进,实现县、乡、村全覆盖。
为用活用好平台,我市常态化开展人大代表接待和走访选民活动,摸清基层实情,倾听群众诉求,推动解决问题。同时,把“家站点”平台工作和人大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在“家站点”积极开展法规草案征求意见、乡镇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等工作,让人大立法、监督和重大事项决定等各项工作更加贴近民意、更加科学民主,推动人大工作常态化。
如今,全市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家站点”平台已经成为人大代表服务中心大局、创新履职方式的主要平台,成为延伸履职触角、服务基层群众的有力抓手。一个个“家站点”成了“连心站”“加油站”和“监督站”,切实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