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市立足江西东大门区位优势,持续推进“融浙接沪联苏”,深入探索与长三角城市建立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在人才平台、产业项目、资源要素对接融入上精准发力、持续用劲,努力打造江西省对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以人才招引为导向,深入互联。加强驻沪、驻浙人才工作联络站,驻沪团工委、招商引才中心等各类招才引智载体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设立驻长三角地区人才工作联络站2家,总数达22家,有效延伸人才联络“触角”,拓展招才引智“阵地”。常态化开展“智汇全球 才聚上饶”招才引智活动,今年以来,先后在合肥、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举行专场,吸引中国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大批重点高校青年人才,收到简历2539份,其中博士76人、硕士1662人、本科801人,现场达成签约意向1345人。探索开通长三角高层次人才来饶认定“绿色通道”,首批已有5名高层次人才直接认定为上饶市同等层次人才;对来饶创办企业或长三角城市“人才飞地”全职引进、成果在上饶转化的,视为刚性引进,进一步推动与长三角地区人才认定接轨。
以产业发展为纽带,深化互通。面向长三角地区,编制《2024年“1269”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目录》,共收录25家企业62个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45家企业51个技术项目合作需求、95家企业288个产业急需紧缺岗位需求,依托驻外人才工作联络站等线上线下平台同步发布,打通内外信息壁垒。与上海市经信委发展研究中心建立战略合作,承接长三角先进制造产业链“突破”,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环境招商,2023年以来全市新招引项目70%以上来自长三角地区,签约资金超1300亿元。打造双向硕博人才研习实践基地,在已建成的科技、文化板块基地基础上,完善教育、产城、金融、医疗四个板块建设,为饶籍在外研究生以及相关高层次人才提供研习机会;在上饶重点企业中设立长三角高校(上饶)研究生就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长三角高校研究生赴饶见习、调研、实践。
以创新载体为平台,深度互动。充分利用各类驻外机构和组织,推动共建一批产学研基地、人才创业孵化基地、人才研发飞地等项目,实现基础共建、资源共用、人才共育、成果共享。以全力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城市为契机,与上海市松江区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饶)科技合作产业园和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市科技局和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上饶经开区和长三角G60科创发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饶)科技合作产业园引进项目10余个,总投资额约92.5亿元。持续构建“研发孵化在上海、转移转化在上饶”模式,在上海松江科创云廊购置1700平方米、联合临港集团共享8000平方米空间,用于上饶(上海)科创飞地建设。支持各地各单位在长三角建立“人才飞地”,全市总数达16家,引进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
以服务民生为责任,深层互惠。持续深化人力资源合作,落实落细与上海徐汇区及浙江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地签署的人力资源和劳务合作协议,布局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规范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完善服务长三角地区引才专项功能,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周到服务。持续深化教育领域合作,支持上饶师院、上饶幼专、上饶职院与华东师大、上海师大、金华职院等院校加强理念对接、机制对接、人才对接,推动全市各县(市、区)与上海各结对区全面签署新一轮教育合作协议,组织开展联盟学校活动,通过资源共享、管理协同、教学互研等方式,推动基础教育协同提质。持续深化医疗领域合作,定期组织沪赣医促会等在外饶籍专家回乡义诊,与长三角地区知名医院推进医联体建设,选派65名医院管理、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长三角地区交流培养,落实学科共建、远程查房、来饶坐诊等举措,搭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便民利民就诊机制。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展远程会诊70余次,外地医院专家来饶坐诊160人次,接诊患者343人次;全市新建博士工作站11个,成立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MMC)中心1个。
(饶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