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山一大获悉,刚刚公布的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的立项结果中,该校共斩获153个项目。其中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杰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以下简称“优青”)、43项面上项目、10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这意味着该校已连续两年保持了立项数目和项目经费数约30%的增长。
至此,该校在4年间完成了“杰青”“优青”“长江”等人才项目的“大满贯”。
“人才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离不开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山一大党委书记韩金祥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勠力打造优质的学术氛围。星星之火,如今已呈燎原之势。”
“杰青”是科学领域评判创新潜力与学术水平的权威标尺。在连续17年聚焦角膜修复机理和功能重建研究方向,并持续深耕之后,山一大研究员周庆军获得国家杰青称号。
周庆军表示:“山一大有非常强的医院、教学和科研嵌合式发展平台,这使得我能够随时与优秀的临床医生交流学习;同时,基础研究成果也可快速实现临床转化。学校给予了年轻骨干充分信任和长期支持。”
2019年2月,由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整合组建而成的山一大正式成立,同时保留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牌子。该校坚持采用科教融合的培养模式,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被山一大医学科技创新中心浓厚的科研氛围所感染,曾经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进行生殖医学领域研究的付小龙教授毅然加入了该中心,并迅速组建起一支30多人的创新团队。上述中心是山一大的“科研特区”,对标国际一流科研院所,实行年薪制、聘约制、课题组长负责制,赋予了课题组长人、财、物管理或使用的充分自主权。课题组长拥有独立实验室,可以结合自身兴趣开展工作,还可以独立申请科研项目和管理团队。
如今,在老年性耳聋治病机制研究方面的造诣让付小龙斩获了“优青”项目。
在山一大党委副书记刘思金看来,给科学家创造好的氛围离不开“四大驱动”,即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
在山一大,眼科学重点实验室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该平台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为领军人,以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特聘专家、省市拔尖人才为带头人,由一批中青年博士组成了高层次的科研学术团队。刘思金认为,大平台的魅力在于引入大团队,培养重要人才,打造人才梯队。
山一大党委委员、副校长张福仁认为,青年基金不仅为青年科学家提供资金,更提供自主科研的平台。
2021年刚刚博士毕业的马大鹏主要从事免疫和神经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如今他不仅拿到了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及特别资助项目,也成长为硕士生导师。他表示,学校鼓励申报省级国家级人才基金和项目,并协助人才制定合适的发展路线。
“协助人才制定合适的发展路线”,在山一大,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该校人才工作部部长徐强的日常工作之一便是筛选学校的人才名单,“哪些人可以报什么项目,我们要门儿清,要进行一对一辅导。”
“正是学校打造的这种氛围,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众多成果层出不穷。”韩金祥说。
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于广福 徐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