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新闻网

上饶新闻APP 上饶日报抖音 上饶发布 数字报刊 大美上饶
首页 > 新闻 > 教育 > 正文

探索一条现代化的乡村儿童文学教育之路

2023-03-28 16:20:35  |  来 源:光明日报  点击: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乡村儿童的教育和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乡村儿童的文学教育是乡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难点所在。乡村儿童的文学教育,从广义上讲,主要指在乡村家庭、学校、社会中借助文学作品对乡村儿童进行审美、表达、感受、想象、逻辑推理等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行为。

        培养现代的,有着健康心理、丰沛人格、良好审美的乡村儿童,是乡村儿童文学教育要进行的长久的事业。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指导和教育理念的滞后问题,还面临乡村文学教育人才匮乏、教育资源不足、文化活动空间缺乏等更深层次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根据乡村儿童的实际需求,倡导审美主义文学教育和实用导向教育相结合的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提出对乡村儿童进行文学教育的思路和策略。

        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乡村儿童的家庭文学教育水平

        在家庭里对儿童进行文学教育,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教育思想传统,王阳明在《训蒙大意》里就倡导,对待儿童要“诱之以歌诗”“发其志意”“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以此激发、引导,像灌溉幼苗一样引领儿童成长。据儿童史专家熊秉真考证,明清士人家庭在男孩入私塾之前,通常都会对其进行文学启蒙教育,或利用身边景物训练儿童即景作对,或教儿童辨识门联匾额上的字汇语义,或教儿童背诵古诗词等。和官宦子弟相比,农家子弟接受文学启蒙的机会较少,但因为我国“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文化传统的影响,农家子弟还是能接触到一定的文学熏陶——中国悠久的民间说故事传统也给他们提供了另一类重要的文学教育形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儿童成长和发展,乡村儿童这一群体得到更多关爱和支持,教育环境和资源持续改善。在此背景下,乡村儿童的文学教育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因多种原因,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

        当前,中国城市家庭通常都非常看重孩子的语言启蒙和文学教育,对亲子共读和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比较热衷。亲子共读既需要家长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购买价格不菲的各种绘本,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而讲故事虽然并不需要花费多少财力,却也需要投入极大的时间成本,两者都属于“精心栽培型”的家庭文学教育方式。

        相对而言,要求多数乡村家庭的养育人进行儿童的文学教育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一方面,乡村儿童家长在教育经历、教育理念方面往往存在不足,不少家长对于教育持有功利态度,更重视考试分数,对于文学教育这种短期内无法收到足够回报的事物,往往不热心,缺乏足够的教育投入;另一方面,因为忙于生计或长年外出务工,乡村家长也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亲子共读或给予指导。对于教育程度较高的城市家庭而言,他们在孩子的文学教育上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源和精力,已经形成了教育习惯,而在乡村家长那里,文学教育还属于新鲜事物。

        对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乡村儿童的家庭文学教育水平。要推动、加强对乡村家长的文化培训工作,通过开设社区家长学校或在学校开设乡村家长课堂的形式,加强家校合作,指导乡村家长理解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让乡村家长有机会、有途径、学习到先进的文学教育知识和理念。此外,还要逐步培养乡村家长的网络信息素养,提升其在数字化时代的检索意识和搜索技能,让他们在现实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学会搜索互联网上官方机构或优质机构提供的免费文学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补齐短板,努力做好家庭文学教育工作。

        将文学教育和乡村文化社区建设相结合

        要做好乡村儿童的文学教育工作,在家庭教育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更需要充分打造好乡村学校这个主阵地——乡村学校既提供了教育的文化空间,又有乡村教师指导阅读,还有互相交流学习的小伙伴。

        具体而言,乡村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是影响乡村儿童文学教育效果最为关键的因素,无论阅读书目多么完善,教育主张如何先进,如果没有一支专业而敬业的乡村教师队伍,乡村儿童的文学教育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当前,因为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待遇福利等多种因素,乡村教师的生活和事业发展存在不少困境,普遍对文学教育重视不足,自身也没有足够的余暇进行文学素养的提升。

        对此,一方面,要完善乡村学校教育体系,在乡村地区的中小学统一设置专门的“文学阅读实践课”,通过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文学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建设,提升乡村教师的文学素养,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鼓励他们开发出适合乡村儿童特点的各类文学教育课程,如诗歌课、故事课、阅读课、绘本课,或单一设置,或综合设置,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乡村儿童的文学教育面貌。

        另外,要发挥好乡村教师具备乡土性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优化“在生活中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探索一条现代化的乡村儿童文学教育之路,将文学教育和乡村文化社区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依托各地的地理、文化特色,将本土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作为乡村儿童文学教育的资料和素材,让乡村儿童深入到本乡本土中去,从日常生活中亲身了解、感受和学习自己身边的文化和文学知识。

        以二十四节气的学习为例。二十四节气是自然科学的总结,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几乎每一个节气都有对应的古诗词或谚语,比如二十四节气歌就是一首动人的古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而具体的节气涉及的文学知识则更丰富,是我们进行文学教育的大好素材。乡村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相比城市儿童而言,乡村儿童学习二十四节气有着更为便利的环境优势,学会了也可以更好地指导日常生活。因此,在乡村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开设“二十四节气”专题课程,或和语文课、科学课、绘画课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这些课程里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在乡村社区里观察、体验二十四节气,并借机了解和节气相关的众多诗词谚语知识。

        总之,乡村文学教育需推动家庭、政府、学校、文艺界、图书出版界发挥合力,从绘本阅读、故事讲述、诗歌学习、特色课程构建、文化空间拓展等方面开拓创新乡村儿童文学教育的路径,综合培养乡村儿童的审美、想象、思维和语言能力,增进他们的文化和文学素养。

(作者:费祎,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