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琼方接受记者采访。 姚鹏鹏 摄
时隔数月,一见到十分想念的“麦妈妈”,年仅十岁的黄香(化名)就激动地扑进了她怀里。临近春节,麦琼方从广西百色驱车到南宁,打算接上转学到此的黄香和她哥哥黄伟(化名)回百色老家过年。
年逾六旬的麦琼方是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退休职工,19岁起开始做公益。“当时年轻贪玩,跟着朋友一起下乡,看到有个比我小两岁的弟弟因为家里穷,抱着中专录取通知书哭,便开始资助他。”让麦琼方没想到的是,从一个到125个,从六七岁的幼童,到耄耋老人,公益这件事,她与家人一做就是大半辈子。
125个孩子的“麦妈妈”
40多年来,麦琼方靠着一根扁担挑着筹集来的米、油、衣服等物资下乡,先后抚养帮助125名孤贫孩子。她被大家尊称为“扁担姐”,也被孩子们亲切地唤为“麦妈妈”。
黄伟和黄香等兄妹四人是麦琼方助养的孩子之一。2022年黄伟高考取得了599分,被东北大学录取。黄香在南宁读小学,另外两个妹妹住在百色的麦琼方家读书。
“我刚开始是叫麦阿姨,后来了解了她的事迹,她总是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们,熟悉之后就开始叫她麦妈妈。”黄伟告诉记者,上大学后,麦琼方经常会与他联系,关心他的学习情况,两人也会经常聊聊东北的美食和天气。“如果有机会,以后我想带麦妈妈到沈阳去逛一逛校园,品尝一下当地美食。”
这么多年,麦琼方助养的孩子中,像黄伟这样被国内著名高校录取的不在少数,其中有20多人考上了清华、北大,40多人在海外求学工作。“2000年有8个孩子同时收到了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和丈夫背着孩子哭了3天,不知道去哪里找学费。”麦琼方说,“如今国家政策好了,被录取后马上就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再也不用为学费发愁,收再多录取通知我们都高兴。”
分享育儿经:成材先成人
“不管读书读得怎样,首先要成人。”在与记者分享教育孩子的心得时,麦琼方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教不了孩子们知识,只能教会他们做人。
黄伟(化名)在筹备兄妹俩的晚餐。 姚鹏鹏 摄
“我们都是以饭桌礼仪来教孩子。比如吃饭要先盛饭给长辈,好吃的菜要放在长辈前面等。”在麦琼方看来,对孩子们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我每天回到家,帮助养的孤寡老人打理饮食起居,孩子们看着看着,也会学着一起主动帮忙。”
在麦琼方的教育下,孩子们都十分懂事,课余时间会帮着种菜、喂鸭、干家务等。在学习上,孩子们自发形成了传帮带,高年级的辅导低年级的,学习好的帮助基础差的。
学会尊老敬老和感恩,在麦琼方看来是最基本的品德。在麦琼方家,每年最热闹的日子不是除夕,而是正月初十。每逢这一天,考上大学的、外出工作的孩子们都会回来团聚。
“除夕要留给孩子们回家看望家人。就算没有父母兄弟,村里的亲戚和长辈家也是必须要走走的,做人不要忘本。”麦琼方常告诫孩子,自己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有饭吃、有书读的地方,尽可能帮助他们改变命运,但孩子们一定要记得自己的根在故乡,要时刻挂念故乡的人和物。“只有教会孩子们感恩,孩子才会‘越养越多’,而不是最后变成了以金钱报恩。”
每个年龄段应享受当下的生活和乐趣,但也要从小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是麦琼方教育孩子的另一个秘诀。
麦琼方认为,童年时段的孩子,应该边玩边学,家长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压在孩子身上。“打骂孩子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应该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帮他解决问题。”
在麦琼方家,每周六都会开“家庭会议”,孩子们在会上分享一周中遇到的事。“大家会一起讨论,看看做没做对,如果做错了就应该跟别人道歉。”
之前有个孩子打烂了老师的玻璃水杯,麦琼方就带他出去捡了半个月的废纸、塑料瓶,拿去卖钱后重新买了个杯子送给老师。“这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必须承担这个责任。”麦琼方说。
此外,在辅导孩子功课时,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麦琼方也会主动联系孩子班上的同学,请他们指点迷津。“这样一方面可以教会孩子要虚心求教,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他们与同学建立良好的沟通。”
将公益坚持到底 爱心种子生根发芽
这些年来,麦琼方进山次数数不胜数,还曾失足跌落山崖,直到深夜才苏醒过来。“我曾经无数次想放弃,但再次挑着衣服过去的时候,看到那些老人和小孩渴望的目光,听着他们感谢的话,就感觉不到累了。”麦琼方说道。
麦琼方说,自己乐于助人的性格是受到外婆、外公及母亲的影响。“他们在我小时候也都经常帮助别人,现在我的孩子们也接过了我的接力棒,去参与公益事业,这也是我想看到的。”
如今,在北京、天津,在广东深圳,每逢节假日,在同一个地区的麦妈妈的孩子们都会自发组成队伍,定期去看望孤寡老人,帮他们购买需要的东西,给他们剪指甲、洗头、洗衣服,或是陪他们聊聊天。
“几十个旅居海外的孩子,每年也会在国内购买药品,寄去非洲国家,援助当地有需要的人。”麦琼方告诉记者,看到孩子们能够像自己一样,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就是她最开心的事。
1月18日,以麦琼方为原型的电影《了不起的妈妈》启动仪式在广西南宁举行。麦琼方表示,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助养孤寡老人和贫困孩子的队伍中,与她一路同行。而她自己,也将把公益事业一直坚持到底。(作者 杨陈 张文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