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婧江 本报记者 万明
一个个项目,是一声声振奋人心的号角。当前,上饶高新区正迸发争先进位的澎湃动能——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抢抓进度,数智车间全速运转赶制订单,政企同心擘画出一幅“人勤春早拼发展”的壮美长卷。
抓牢抓实重点项目,提质增效促发展
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企业生产热火朝天。走进江西和烁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四期项目现场,智能化生产线吞吐着科技创新的热浪。这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的企业,实现了从香飘飘杯材到航天器隔热材料、医疗器械涂层的产业跃迁。企业负责人介绍:“功能性薄膜材料的涂布技术创新,让我们实现了从民生消费品到高端工业品的全产业链技术跨越。”
这只是上饶高新区企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春节以来,已有22个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上饶高新区。随着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上饶高新区正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质增效。
精准布局三大赛道,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走进立景创新科技“数智工厂”,实时跳动的数据流见证着智造变革。智能算法驱动资源综合利用率突破阈值,18%的生产效率提升使其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
上饶高新区围绕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三大赛道精准布局,形成涵盖82家企业的全产业链生态,建成各类创新平台59个,2024年以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201家,完成率87.8%,电子信息L6级及以上企业25家,在全省第一批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中期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
在江西同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设备高速运转,作为一家专注于凸轮轴生产的“小巨人”企业,通过持续多年的技术改造升级,企业评级实现从L6到L7的提升,以20%的产能构筑起发动机轴承领域的质量壁垒,成为东风乘用车公司、二汽神龙公司、安徽奇瑞、浙江吉利、上海华普、比亚迪汽车、济南轻骑铃木等品牌厂家的独家或主要配套供应商,形成了智能制造领域的新竞争优势。
优化营商“软环境”,提升发展“硬实力”
上饶高新区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创新打造“要素保障+审批革命+梯度培育”三维服务体系,以改革突破构建营商环境新高地。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践中,芦林纸业搬迁项目通过“多审合一”平台实现电子证照数据共享,1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登记,较常规流程压缩15天。同时借助“智慧审批”和“云端辅办”,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一窗通办、一日办结”,为企业提供“零距离”精准服务,其“园区事园区办”改革获评江西省开发区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优良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在江西天海电子新能源汽车线束生产基地,全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依托园区过渡厂房支持,企业顺利完成产能平移,新厂区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突破2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超1000个。作为覆盖全国80%新能源车企的行业龙头,2024年荣膺汽车线束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近年来,上饶高新区优化营商“软环境”,提升企业发展“硬实力”,建立了《区领导挂点服务规上企业制度》和《网格化服务制度》,将园区划分为5个片区及若干网格,网格员覆盖园区所有企业,定期走访收集企业诉求,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建立1710涉企执法服务监督平台,实行“绿码入企”规范执法,进一步规范职能部门入企行为,为企业减负增效。
未来,上饶高新区将加速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持续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