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纳米级瑕疵无处遁形,当毫秒级响应成为常态,一场以精密光学为支点的产业升级正在上饶经开区澎湃涌动。
作为全球光学镜片产能高地,这里正通过江西省光学镜头镜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江西省光学检验中心”)的创新实践,助推光电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突飞猛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梧桐成林引凤栖 构筑产才融合生态圈
直径12英寸的激光干涉仪,以纳米级精度见证着上饶经开区光电产业的创新蝶变。
作为世界最大的光学镜片生产基地,这里汇聚了240余家光学企业,年加工镜片产能高达14亿片,占全球市场的50%。但是,中小企业检测设备投入不足和研发人才短缺的现状制约了光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江西省光学检验中心应运而生。这座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光学技术中枢”,设有六大类九个专业实验室,配备了全国领先的高精度检测设备,如非接触式三维非球面光学面型测量仪和ZYGO白光干涉仪等。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顶尖专家和精英团队”的智力矩阵:通过引进国家级人才、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程德文团队合作运营,聘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学术带头人,邀请多位学界泰斗组成顾问团,同时吸纳来自北京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凤凰光学等知名光学高校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组建创新团队,共同构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智慧磁场”。
“我们不仅是技术服务平台,更是促进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的转化器。”该中心特别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施学良博士道出了中心发展的密钥。据悉,江西省光学检验中心自运营以来,共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9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项,并成为江西省检验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光学检测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
凭借卓越的平台优势,中心吸引了中南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团队落地,形成了“以才引才”的链式效应,助力医疗内窥镜等创新项目在此生根,构建起“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生态闭环。
双链协同筑高地 锻造精密智造新引擎
技术突破与产业服务的深度融合,催生出蓬勃发展的创新生态。
在江西省光学检验中心超精密加工实验室,亚微米级在线检测设备稳定运转。去年该中心引进的上海语荻光电项目,更以“零增量投入”模式建成高标准实验室,实现检测技术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显著提升了光学企业的加工精度和制造水平,助力光学产业升级飞跃。
这种“双链协同”效应在江西德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得到生动诠释。“正是得益于从光学设计、精密制造到精密检测的全链条服务,我们的产品才能顺利从研发线走向生产线,并迎来一期到二期项目的持续成长。”德成光电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助力企业发展,该中心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区内光学企业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开放过程检测技术服务,满足企业研发验证需求,有效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协助宏欣、融合等9家企业攻克产品研发设计难关,助力爱劳德、永强等4家企业凭借精准的检测数据留住有效订单,并帮助恒益和创羿2家企业完成设备量具校准工作,为产业高端化发展筑牢基础。此外,中心还通过举办技术培训与学术讲座,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光电产业的集聚与升级。
日趋完善的创新生态,正转化为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推动上饶经开区从“光学镜片冷加工”向“覆盖元器件和光电整机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拓展,并在AR/VR光学模组、车载激光雷达等新兴赛道抢占先机。
高精度自由曲面光学面形测试仪的镜面,映照出精密的光学曲面,也折射出一个传统制造基地向创新高地转型的决心与实力。当纳米级检测成为标配,当创新要素产生乘数效应,上饶经开区正以光为媒,在赣东北大地书写着“传统制造”向“世界光谷”升级的时代篇章。(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