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新闻网


上饶视听网

上饶新闻APP 上饶日报
抖音
上饶发布 数字报刊 大美上饶
首页 > 上饶旅游 > 旅游资讯 > 正文

篁岭

2025-03-01 21:59:51  |  来 源:上饶日报  点击:

刘绍文

婺源地处皖、浙、赣要冲,境内峰峦叠嶂,溪流纵横,风光旖旎。婺源东北边陲,与浙江开化县毗邻的石耳山中,坐落着闻名遐迩的篁岭。《婺源县志·山川》记载:“此地古名篁里。篁岭(山),县东九十里,高百仞。其地多竹,大者径尺,故名。”“篁岭(村),离城八十五里,曹氏世居。”可知,篁岭乃山清水秀之地。

篁岭确是一个令人心动的地方。她像一颗镶嵌在婺源凤冠上的绿宝石。

去篁岭,如果想练脚力,可以翻过山腰的梯田,顺着潺潺溪流,听着山鸟浅鸣,绕过苔草寄居的乱石,穿过野茅出没的羊肠小道上山。大多数人吃不了这个苦,坐索道上山也一样,这自然少了些爬山的野趣。出了缆车,走在篁岭坚实的土地,眼前豁然开朗:民居瓦舍傍山依地建筑,层层叠起,高低错落,几近山顶。篁岭之下,梯田阡陌,形似纹状,模样天成。巍峨的石耳山脉,起伏连绵。

古木参天是篁岭给人的第一印象。古木苍翠挺拔,尽显福慧与沧桑,树身须两三个人才能抱住。微风吹动绿叶,黑珍珠似的樟树籽,闪动阳光的温暖,窸窸窣窣掉在泥地,带着淡淡的香樟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古樟汲取天地精华,生得肥绿的叶和珍珠似的籽粒,俨然是这里的主人。而今落入草野,凝土为肥,滋养根脉,生命轮回,生生不息。进村石阶曲曲折折,七绕八拐,将人带到这棵1200岁的红豆杉前,高大魁梧,虬茎巨冠,严密的叶子,漏下阳光点点,掩不住饱满的情怀,淡淡妆,天然样,叫人浮想联翩。最称奇的是枫香,一树树黄色的、红色的、橙色的迎风招展,每一片叶儿伸展着柔软的身子,将她温暖的情怀,羞涩的心思寄托给轻淡的白云,沉甸在山居古宅的朴素光影里,灵动在炊烟弥漫的寂静山野。还有柏树、柿树、香椿树、桂树、榧树,数百棵两百岁以上的珍奇古树环绕村居,尽显风流。

篁岭不单古树多,古建筑也多。篁岭属U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保存良好的徽式古楼、堂、祠、厅随处可见,有五桂堂、树和堂、培德堂、慎德堂、香远楼、怡心楼等古宅。五桂堂是篁岭人的祖宅,原主人是明代万历至崇祯年间的篁岭人曹永护与曹希例父子。篁岭曹氏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五桂堂出去的五兄弟为代表的五大房,这五大房均统称五桂堂,一直延续至今,凡是结婚、出嫁、建房、出葬等红白喜事,文帖、器物上扥等刻“篁里五桂堂”。

在篁岭,民居高低错落,咫尺相望,邻里和睦相处,鸡犬之声相闻,见面软语轻言。巷道纵横,桥、井(塘)交错,有“三桥六井(塘)九巷与天街”之谓。以天街为“主轴”,纵横交织,曲折延伸,通达每家每户,每个角落。巷道多以条石台阶连接而延伸,平缓处则铺青石板为路面。

来到篁岭,逛“天街”是最重要的事情。500米“天街”,徽式商铺林立,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古色古香。作坊、民居相接,官邸、绣楼咫尺相望,明清建筑悄然相伴,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在此交融……前店商品琳琅满目,后坊忙于加工传统土特产。墙上挂着鸡鸭鱼肉,梁上悬着南瓜、粽子、大蒜、玉米棒,木桌、石凳上摊晒着萝卜丝、红薯片、辣椒壳、米脆糕,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篁岭“地无三尺平”。民居一楼大门前临大路,大门后是厅堂;户户二楼开后门可到达更高处的另一大路,二楼前门拦腰上下砌墙,与屋外搭建的水平木头架连成一体,用以晾晒五谷、果蔬。农历六月六或农历九月九,是篁岭的“晒秋节”。晒晾农作物使用竹晒簟,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红辣椒、篁菊、黄豆、玉米、南瓜、番薯、菜干,笋干、果脯。屋顶成了晒簟的世界,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白墙黑瓦绿树相映衬,蔚为壮观。

篁岭是出了名的“鲜花古村”。房前屋后、石阶两侧、巷道拐角、土墙矮檐……时令鲜花妆扮着古老的村落。牵牛花、三角梅、马鞭草、紫藤、爬山虎、梨花、三色堇、紫薇、菊花……一年四季,芬芳洋溢天街古巷。特别是阳春三月,金黄色的油菜花开满阡陌梯田,人在花海,春心荡漾,春色无边。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