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新闻网


上饶视听网

上饶新闻APP 上饶日报
抖音
上饶发布 数字报刊 大美上饶
首页 > 社区动态 > 横峰县 > 正文

横峰:共建共治共享让乡村治理活力迸发

2025-01-17 09:10:00  |  来 源:幸福新横峰  点击:

近年来,横峰县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党建引领落实,聚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良好乡风民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近日,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社长姚卜成主编的《中国乡村振兴政策与实践》收录《江西横峰县:共建共治共享让乡村治理活力迸发》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经典案例。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全文吧!


江西横峰县:共建共治共享让乡村治理活力迸发

近年来,江西横峰县坚持以县域统筹推进实现乡村振兴,强化党建引领不动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树牢“大治理”理念,下大力气激发乡村治理活力;积极培育良好乡风村风民风,一大批行之有效的小举措在各地“开花结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让横峰乡村治理活力迸发。

横峰县是方志敏精神首创地和“清贫精神”发源地,被誉为“可爱的中国”摇篮。境内葛源镇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青板乡周村横峰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方胜峰会议旧址、金鸡山大捷遗址、姚家乡黄道故居、兰子畈楼底村弋横暴动发生地等均是红色历史的见证。红色是横峰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蕴含着战胜强敌、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2018年7月,横峰退出贫困县序列。近年来,该县又持续有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有效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发展,持续有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整体工作态势稳中向好。特别是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的支持下,横峰以青板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下大力气激发乡村治理活力,全面提升基层乡村治理水平,积极培育良好乡风村风民风,以乡村治理促进效能提升。

(一)做法成效

一是发挥主心骨作用,打牢基层治理之基。横峰始终坚持将村党组织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支部建强、把队伍管好、把服务抓好,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心骨作用。

党建引领持续发力。健全支部建设“1+4”乡村治理模式,以支部为核心,建立村民理事会、村民互助会、监督委员会和乡友促进会等“四会”组织406个,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积极实施“1+3+N”结对帮带机制,有效落实一个党小组结对帮带3个村小组和N个理事会,打造支部“1+1”、党员“1+N”党建模式,县直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一对一”结对共建,进一步推动网格化精细化治理,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人才支撑持续强化。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双培养”工程,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善作为的“三农”队伍;实施“回村任职大学生”工程,为所有村配备1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村干部,同步出台配套政策,培育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实用人才;深入实施“四微齐心·聚力振兴”党建工程,积极发挥“四微组织”(村党小组、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中的作用。全县村党组织书记中专高中以上学历达84%,大专及以上学历达73%,平均年龄44岁,村干部结构大幅优化、干部素质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发展夯实了人才根基。

二是找准症结共“谋”,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横峰坚持紧盯“为民服务”这一落脚点,通过搭建服务载体、探索治理路径,让群众唱“主角”,推动形成“民呼我行”的暖心磁场。

开展常态化联系。全面落实县级领导挂点街道八大“战区”和乡镇“包乡挂村”制度,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工作,持续开展红旗小区、红旗楼宇、红旗业主“三红联创”活动,切实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构建联户机制,按照“居住相邻、关系相近、务实管用、方便服务”的原则,依托基层治理“一张网”,党员干部与群众广泛包联结对,每名包联干部联系20至30户居民。县2536名党员干部与6.53万户家庭包联结对,实现“联户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推动快速化响应。严格落实分级建立网格管理微信群要求,随时收集、实时上报、及时处理群众诉求,将群众诉求变成民情清单、民情清单变成履职清单,确保“事情在网格办、问题在网格提、困难在网格解”。提供精细化服务。优化完善“一乡镇一品牌”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开展“乡村夜话”访民情活动,积极发挥好“逢四说事”“香樟树下说家事”“老管热线”等平台作用,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着力化解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烦事。

三是提升颜值内涵,推动乡风文明扎根见效。横峰坚持一盘棋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村;坚持一盘棋谋划产业,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布局相应产业;围绕打造幸福家园目标,让村规民约“活”起来、文明乡风“立”起来,把家风文化“种”进群众心间。

以美塑形,让乡村“靓”起来。坚持“清、拆、建、管、治”五措并举,继续推进“五拆五清”,全域提升乡村环境品质;坚持精心规划建设、高标创建管理,因村制宜确定“三线”整治方式,加速推进“三线”整治,营造“多村竞秀、点面共进、全域绽放”秀美乡村局面。以业为基,让产业“兴”起来。大力推进“特色产业示范带”“红色农旅示范带”和新320国道“绿色生态示范带”建设;大力实施“绿色油库”振兴计划,依托国家龙头企业兴安种业,发展水稻制种特色产业;2023年共安排示范区建设项目22个,其中使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持项目18个,以青霞公路沿线村庄为主,辐射周边村庄。以文化人,让乡村“和”起来。精心策划全县移风易俗进乡村系列活动方案,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活动,充分发挥“葛源红”“小板凳”宣讲团、乡镇“大喇叭”等宣传作用,让广大群众“耳朵有听头,走路有劲头,空闲有学头,生活有奔头”。

(二)经验启示

一是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建强农村党组织,必须有能战斗的班子和冲在前的带头人。横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支部为核心,以人才为支撑,切实提升基层治理和基层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示范区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选举能干事、口碑好、有公信力的村民,共同出谋划策,和乡村干部一起上门做群众工作,达到“带”起来的目的。

二是广泛深入激发群众“原动力”。横峰积极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乡村治理,引导红白理事会、“五老”人员等参与村庄事务管理,破除“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变“单兵作战”为“众人合力”。细化“大抓基层年活动五个一”(热线时时通、喇叭天天响、村干部早晚见、夜话周周谈、活动月月有)内容,切实做到常态化开展乡村党员干部包联一个自然村、每月至少遍访一次村内农户、组织村民开展一次群众性文化活动、找准一个精神文明创建载体、推动一批问题解决,增强群众幸福感与参与度。

三是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结合共享的建设理念,兼顾颜值和情怀,进行村庄治理,使村民共享生活便利;进一步提升改造“特色产业示范带”“红色农旅示范带”,以项目建设带动就业创业,以产业发展实现联农带农益农,在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上善作为;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为促进乡村善治、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作者:叶志勇)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