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丽 本报记者 吴淑兰
12月4日,记者走进广信区湖村乡馨馨家庭农场的火龙果大棚基地,阵阵清新的果香扑鼻而来,只见一排排绿油油的藤条上,挂满了颗颗鲜红饱满的火龙果,甚是喜人。有的游客忙着采摘,有的游客忙着拍照打卡。
据介绍,该基地今年种植了30亩火龙果,有红心“蜜宝”,还有黄皮“燕窝果”,亩产2000斤左右,摘果期从7月中旬持续到12月底,年产值15万元左右。每年火龙果进入采摘季后,基地会请当地村民帮忙采摘、分拣、包装、销售,带动20余户村民就业增收,人均年增收2.5万余元。“在基地务工,工资按天计算,每天150元,这样既能照顾家里,又能增收。”村民王根灶开心地说,能在家门口就业感到很幸福。
2014年,基地负责人王荷仙创办了馨馨家庭农场,主要从事水果种植、蔬菜种植、食用农产品加工等。2017年,通过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开启“合作社+乡村旅游”模式,年接待旅游团、亲子游等万余人次,年产值达到20余万元。
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基地负责人王荷仙还不断创新方法,把火龙果制作成果干来销售,在市场上也非常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