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信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管、养、运”为抓手,着力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奋力谱写“四好农村路”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奏好“建设”前奏曲,优化农村路网结构。完善政策保障,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全区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区、镇两级政府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责任,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推进。争取资金支持,通过协调争取,从国开行融资2.9亿元的贷款,保障该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资金的不足;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借市发展,在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中争取到市级资金6亿元,实施完成全长14.5公里县道老320的升级改造。注重规划先行,把“四好农村路”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切实做到“四结合两同步”,公路建设规划与村庄整治、山水田园的综合开发同步规划,统筹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坚持全程监管,建立农村公路项目全过程监管机制,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及项目“七公开”监督制度,切实把好材料准入关、施工工序关、工程监督关、现场管理关和工程检测关等“五个关口”,确保工程合格率达到100%。
奏好“管理”进行曲,提升道路安全水平。聚集“客运交通”平台,实施全面管控。借助智慧交通平台,对车辆超员、超速、疲劳驾驶等各类违规行为进行全面、实时智能管控,解决客运安全监管领域“监而难控”的问题。搜集“信息数据”以研判,实现动态管控。整合所有公路客运车辆的视频信息、GPS信息,对海量数据进行全面的、多维度实时接入与建模分析,将传统的事后追查模式转变为事中监控和实时干预模式;研发人工智能模型,自动识别营运警情、触发预警,避免人工方式的误报、漏报,并支持自动或人工触发式的事中干预,及时修正违规行为,实现全时全方位的警情监控。汇集“多方需求”为一体,促使高效管控。构建“监管机构-车企-司机”三位一体的管理生态,根据不同账户角色,配置不同的平台权限支持多个部门协同使用;提供专题分析、历史归纳、警情排行、警情回放、信息变更审批、可视化地图、警情处理等平台功能,满足交通部门、客运企业、车站等多个单位个性化需求。
奏好“养护”主题曲,打造优良通行环境。强化资金保障,按照县道10000元/公里、乡道5000元/公里、村道3000元/公里的80%比例标准配套养护经费,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并逐年递增。健全工作机制,全面推行“路长制”,区级领导干部带头管路,形成区、乡、村三级“路长制”管理体系;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的原则,明确要求乡镇要将乡村道养护经费按一定的标准纳入乡级财政预算。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落实“县道月检、乡道季检、村道半年检”检查考评制度,养护资金拨付与考核结果挂钩。我区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等级路的比例达80%。
奏好“运营”交响曲,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把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实事工程,抽调骨干成立区交通运输局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工作专班,改造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强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先后建成镇级物流配送站12个、村级物流网点80余个,打通农村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与邮政公司、农村客运企业等进行对接,实现农村“客货邮”深度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已开通客货邮合作路线4条。加强农村客运车辆监管,重点对企业的车辆管理、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进行检查,严厉查处超员、超速等违法行为。
在信州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像一根根“毛细血管”,串起了千家万户,连接起广阔乡村的新生活。(李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