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建在辖区向居民开展反电诈宣传
本报记者 郑欢
“民警在我们小区的业主群里,有什么困惑、困难在群里一说,准有答复。”“警务室就在小区里面,有什么要办的事跑一次就能办好,太方便了!”在信州公安分局北门派出所外沽塘社区警务室(以下简称“外沽塘社区警务室”),前来办事的居民你一言我一语,不约而同地向记者夸起了这个“家门口”的警务室。
据悉,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践行“党有所指、民有所需,警有所应”,今年以来,信州公安分局北门派出所结合辖区社会治安特点,倾力打造“居民诉求速响应、便民服务零距离”机制,高标准建设了集服务群众、治安防范、多元共治等功能于一体的外沽塘社区警务室,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警力下沉,警务室“搬”进了社区
9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饶城万嘉国际花园小区内的外沽塘社区警务室。在警务室外的一棵老树下,不少居民正与民警热烈地讨论反电信诈骗的话题,气氛十分活跃。进入该警务室,记者看到,入口处立着一块白板,上面详细记录了各个网格社区民警的工作进展,包括反诈宣传、巡逻防控、禁毒宣传、九小场所检查、矛盾纠纷调解、未成年人保护活动以及警情数量等内容。此外,该警务室内还设有纠纷调解室、便民服务室、反诈及禁毒宣传室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室等多个功能区。
“外沽塘社区地处老城区、老旧小区多,人口相对密集。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我们通过警力下沉,将警务室‘搬’进了社区里,推动社区民警从过去的‘下社区’转变为现在的‘在社区’。”在长年“扎根”社区的北门派出所副所长兼外沽塘社区警务室负责人张小建看来,外沽塘社区警务室面积虽小却能发挥大作用,“在警务室,我们为周边居民提供办理居住证、流动人口登记等政务服务,满足群众高频业务办理需求。并将矛盾纠纷化解、保护未成年人、反诈及禁毒宣传等工作前移到警务室,解决了北门片区群众‘跑路远’的问题,也缓解了派出所窗口的服务压力。”
张小建介绍,该警务室是饶城第一家社区警务室,自设立后,覆盖周边7个居民生活小区、辐射受众近1.2万人,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了打击违法犯罪的堡垒、巡逻防范的纽带、情报汇集的信息点和联系群众的服务站。
线上线下联动,给群众看得见的安全感
“@民警阿建,我们家楼上漏水到我家了,楼上还没有人,这可怎么办?”“@民警阿建,你快帮我看看,我收到的信息是不是电信诈骗?”……采访时,张小建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张小建一一耐心回复,迅速给出解决方案,并安抚居民的情绪。
“我加入了管辖范围内各小区的业主微信群,群成员遇到了什么急难愁盼问题,会在群里直接‘圈’一下我或直接加我为好友,我会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张小建介绍,为第一时间响应居民诉求,外沽塘社区警务室设立之后,推出了24小时不打烊、“指尖上的警务”,作为该警务室服务功能的辅助和延伸,每天,他都会接到这样的群众求助信息,通过这你来我往的“指尖”交流,拉近了警民关系。
如今,在一个个微信群里,“民警阿建”逐渐成了外沽塘社区居民的“老熟人”,而“有事找民警阿建”也成了居民们的共识。“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除了线上,我们警务室还会定期在辖区开展街面巡逻,给群众看得见的安全感。”张小建说,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每天“泡”在群众身边,第一时间解决辖区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让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家门口得到全面的升级。
探索新模式,就地快速化解矛盾
“警务室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就地快速化解矛盾。”据张小建介绍,日常开展工作时,他们通过结合地域特点,探索“警务人员+社区网格员+法律明白人+义警”模式,打造群防群治和联防共治的工作格局,实现矛盾风险前端排查、先期化解。
今年4月,辖区居民陈某(化名)与邻居杜某(化名)因噪音扰民问题产生矛盾。外沽塘社区警务室民警知晓后,立即展开调解工作。“我们站在法律的角度给双方进行宣教,社区干部和物业工作人员也同步对双方进行劝解。最终,经过长达12小时的调解工作,让双方握手言和,妥善化解了该矛盾。”张小建说,“家门口的警务室”运行以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数十起,得到辖区群众的充分肯定。
用实事映初心,用服务暖民心。据统计,自外沽塘社区警务室设立以来,辖区有效警情下降了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