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热饭”里的民生温度
——我市推进幸福食堂建设打造养老“幸福圈”
本报记者 任晓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而在养老服务中,三餐四季,食有所“依”,让他们暖胃又暖心,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关键。
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市将“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人助餐服务”列入2024年十大民生实事,切实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按照“环境整洁、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可持续发展”标准,高位推进城市幸福食堂建设,让就餐群众“吃得安心、吃得称心、吃得暖心”,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幸福食堂233家,建成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1778个,覆盖82.01%行政村,推动“养老”变“享老”稳步前行。
“家门口”吃上“暖心饭”
8月23日临近中午饭点,阵阵饭菜香从信州区西市街道马家弄社区幸福食堂后厨飘出。“上菜咯!”西红柿炒鸡蛋、炒豆角、萝卜排骨汤……厨师把热气腾腾的家常菜装进餐盘。家住附近的老人们结伴而来,有序点餐、打餐、落座,一边品尝可口的饭菜,一边唠着家常,安静的厅堂渐渐热闹了起来。
“饭菜可口”“菜品样式多”“价格实惠”“节省了做饭时间”……记者了解到,自从去年8月幸福食堂正式开业以来,附近老人几乎每天都要到这里用餐,对饭菜和服务赞不绝口。整个食堂从就餐桌椅到地面的防滑设计,每个细节都充分考虑到了老年人的日常需求,在为老年人提供美味可口饭菜的同时,营造了像家一样舒适温馨的就餐环境。
“有了幸福食堂后,我们顿顿都能吃上热乎饭菜,而且饭菜每天不重样,还有补贴,经济实惠,方便卫生,非常暖心。”每天踩着点来吃饭的徐婆婆赞不绝口。
“标准化”探索长“飘香”
饭菜飘香“炒热”民生温度,锅碗瓢盆“奏响”幸福乐章。幸福食堂让老年群体在家门口吃上了价格亲民、合乎胃口的饭菜,也尝出了幸福生活的好滋味。怎样让幸福食堂长久“飘香”,我市一直在积极探索。
近年来,我市统筹引领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开展创新探索,以“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为要求,多部门联合印发了《上饶市加快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上饶市老年助餐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有效解决居家老年人就餐方面问题,增进老年人福祉。
同时,我市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充分开展需求调研,以“大数据+铁脚板”的方式,将全市范围内老年人能力状况和养老服务需求等基础信息录入线上程序,选择服务需求旺盛、人口规模较大的地区建设助餐设施,在全市范围内做到助餐点标识、名称、编码、补贴、设备、信息系统“六统一”,建设了一批“后厨可观、食材可溯、安全可查、送餐可及、质量可评”的标准化幸福食堂。
此外,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引导支持有口碑、有品牌、有情怀的社会餐饮企业积极参与老年助餐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作用,坚持聚焦老年群体与服务大众相结合,推动实现老年食堂向幸福食堂转变。目前,我市老年助餐服务已探索出“餐饮企业+助餐”“嵌入式养老院+助餐”“社区+助餐”“物业+助餐”“中心厨房+助餐”等多元供给模式,让幸福食堂长久“飘香”。
“食堂+”烹出“幸福味”
“我们经常来这里聊天、锻炼身体,还可以观看节目,村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娱乐休闲场所。”在横峰县姚家乡东山村幸福食堂的活动室里,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唠家常、看电视……
我市利用幸福食堂拓展多元化养老服务,将助餐服务与其他养老服务项目相结合,开展知识讲座、健康咨询、文体娱乐、社交互动等活动,把餐桌拓展为“书桌”“茶桌”“棋桌”,切实让老年人在热乎饭中吃出“幸福味道”。
同时,各地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优势,从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文化惠民等方面入手,在幸福食堂融入志愿服务、休闲娱乐、医疗康复等功能,形成“幸福食堂+N”服务模式,联合医院、社工等机构开展“义诊”“义剪”等服务活动,尽可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
一汤一菜品温暖民生,一粥一饭尝幸福晚年。幸福食堂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及特殊群体在“一餐热饭”中感受到了浓浓关爱,传递了为老服务的温度,也奏响了惠民生聚民心的“最美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