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晓莉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而基层却一直面临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窘境。
2020年以来,我市为破解这一难题,积极探索实施“大学生回村工程”,通过县管、乡聘、村用的方式,选拔了2965名能力强、见识广、作风好、爱乡村的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并从引、育、管、用等方面入手,以链条式、全方位加强对回村任职大学生的管理,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稳得住、不断壮大的乡村振兴生力军,为年轻人搭建干事成事平台,给村(社区)带去了“新鲜血液”,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如今,这些大学生有的成了村级管理的新生力量,有的成了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越来越多青年积极投身“大学生回村工程”,他们带着知识、梦想和勇气奔赴田野,在青春新赛道上与时代同频共振。
争当乡村振兴“勤务员”
漫步余干县瑞洪镇前山村,环境整洁、屋舍俨然、庭院素雅,处处洋溢着文明新风。“大学生张晶晶到村工作以后,每天7点,村里都能听到央视新闻、音乐、戏曲等节目,一到节假日,还有编排好的情景剧、歌舞节目可以欣赏,别提多热闹了。”村民张玉仙不住地夸赞。
张晶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村民精神需求为出发点,以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为载体,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每天用喇叭推送党的创新理论,组织村民开展好人好事、敬老爱幼、健康广场舞、书法大赛等活动,坚持记录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文明创建、环境治理等变化,在党群干群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自回村任职以来,她先后获评“上饶市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民生之事,枝叶关情。张晶晶只是“大学生回村”为乡村发展蓄力人才的一个缩影。余干县江埠乡米湾村涂英英开设“四点半课堂”,有效解决了本村学龄儿童放学后“难看管”难题;鹭鸶港乡方家洲村的雷学臣,与农商银行对接开通了“为民代办服务点”,为老年群众代办助农取款服务,为行动不便、特困家庭提供上门服务,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累计金额超过1百万元……
广大回村任职大学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深厚的感情,在村工作始终把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秉怀为民初心,践行服务宗旨,助力乡村振兴。
提升乡村振兴“领航力”
“回村任职是我无悔的选择,发展家乡是我应有的责任,共同富裕是我最大的梦想。”鄱阳县游城乡感恩社区的文明实践员程冬表示。
作为鄱阳湖大米核心产区之一,如何实施村播计划,将村民的农产品在直播平台中“触网”出山?说干就干,程冬找来了从深圳返村有着多年网店运营经验的洪发根,1个无影灯、2块打光板,在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内,干起了“大湖美农”抖音直播。从无人问津到在线人数过百人、观看直播人数超3000人,累计出售农产品10多万元。
选择回村之前,鄱阳石门街镇南门村文明实践员陈杰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回村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面对南门村村民们质朴的笑脸,他终于有了答案,为家乡发展贡献才智。面对宅改拆除难题,他挨家挨户做工作,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宅改工作通过了县宅改办验收,并取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在村党员大会上,陈杰全票通过,当选了村支部委员。
走好乡村振兴“致富路”
“各位朋友,今天为大家带来用纯毛蔗熬制的土红糖,营养保留较全面,高于普通甘蔗三倍……”近日,在弋阳县曹溪镇邵畈村的蔗田里,四名回村任职大学生开始了今年的第一场销售红糖直播。
“有了去年的经验和销售渠道,今年预计能销售10000斤”,横桥村回村任职大学生邵新路信心满满地说。曹溪镇邵兴路、汪汉杰、邵智勇、刘文建4名回村任职大学生回村工作后发现本地农民有种植毛蔗和熬制红糖的习惯,本地土壤、气候适宜毛蔗生长,制成的糖也具有颜色清亮、黏稠度高、甘甜可口的特点。但因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只有老年人常年在家,吃不完也只能拿到集镇去卖,加上手工熬制工艺落后,销售渠道不多等原因导致好的蔗糖卖不到好价钱。
4名大学生觉得直播、电商是助农增收的好途径,于是利用各自的专长和资源,从村民处收取甘蔗,委托红糖厂制糖,并在抖音、淘宝等自媒体和电商平台“云”售红糖。2023年销售红糖1万斤,带动农民增收约10万元,以实际行动解民忧、办实事,彰显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让‘青春’在乡村闪耀,我们定当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想趁着年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张晶晶”“程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创新活力,彰显实干本色,在广袤的乡村建功立业,交出亮丽“成绩单”,不负时代,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