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剑平
为什么个人潜质相差无几,拥有的时间也一样,而成长收获却有天壤之别呢?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鲁迅先生也坦言:“自己只不过是把别人聊天的时间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了工作和学习上。”“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读书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只要抓住了时间,将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读书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曲”。读书决定了生命的质量、价值的分量,应成为人生永恒的主题。宋代大儒朱熹提倡“终身学习”,“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古人对读书精辟的见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时代,随着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快速普及,“碎片化”“快餐式”阅读方式越来越被大众所青睐。大数据精准推送个人所关注的信息,使人封闭和自我,进而削弱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能力。阅读与思考是相辅相成,读书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而思考则是阅读的深化。学贵有恒。陆游晚年还写诗云:“一齿屡摇犹决肉,双眸虽涩尚耽书”。虽眼花了,牙快要掉了,但依然要读书。周恩来“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更是激励我们终生读书学习的至理名言。
读书学习是事业成功的“垫脚石”。读书使人成长和进步,进而达到做人和做事的巅峰。《吕氏春秋》有言:“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鲜明提出克服“本领恐慌”,带头学习阅读大量的书籍,结合中国革命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思考,写出许多经典名篇,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欧阳修一辈子读书写作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终成一代“文宗”。高尔基被人称为“文豪”,他小时候没上过多少学,全靠自己刻苦读书获得成功。他说:“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读书不仅滋养美好的心灵,还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将人生事业推向高峰。
读书学习是增长智慧的“倍增器”。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获得智慧启发,探寻到更高远的境界。西汉刘向曾把读书比作药,说“善读之可以医愚”。古今中外,智慧人生总与书籍相伴,智者对读书倍加推崇。三国时期,孙权劝学吕蒙刻苦攻读。《三国志·吕蒙传》记载鲁肃称之“士别三日,非复吴下阿蒙”。之所以“刮目相看”,读书是开启聪明才智的“金钥匙”。据调查,犹太人年均读书64本,人口数虽只占世界的0.3%,但拿走了近25%的诺贝尔奖项。犹太人被定义为最聪明的人,其根源也是读书。正如一位先哲说:“不读书的人,天地都是狭小的,充其量只是活上了一辈子;读书的人,天地是广阔的,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只要坚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必然成就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