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戚虹鸿
春日的婺源,13万亩油菜花次第开放,迎来最美赏花期;篁岭、江岭等景点人气火爆,每天迎来数万名全国各地游客。
近年来,婺源县聚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构建一体化旅游管理、全链条旅居供应、全方位温馨服务、立体式旅游营销、多元化旅游产品等乡村旅游运转体系,推动了全域旅游提质升级。2023年,婺源共接待游客2620.3万人次,综合收入256.8亿元。
一体化旅游管理体系,打通发展“任督二脉”
来婺源,上春山,赏花海。
盎然的春意背后,是这片土地焕发出的崭新气象。为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化,婺源建立了一体化旅游管理体系,全面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1+3+N”旅游管理新机制,高效打通文旅融合发展的“任督二脉”。“1”即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管委会管理全县旅游工作,“3”即建立“县文广新旅局”行政管理、“县文旅产业发展中心”事业赋能、“县文旅集团”企业运行的专班管理保障体制,“N”即发挥县旅游协会、民宿协会等行业协会示范引领作用,构建起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全域一体旅游发展模式。
同时,婺源还组建了旅游市场新主体,组建婺源文旅集团和乡村文旅公司,负责融资、收储、运营等,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文旅发展势头强劲;实施旅游招商新机制,成立文旅产业发展中心,负责项目招引、品牌推广等,设立了文旅招商年度先进奖和蜗牛奖,加快形成重大文旅项目引领文化产业链布局,引进弦高古城、卧龙谷滑雪避暑小镇等文旅项目19个,完成投资额113.6亿元。
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让“客流”变“客留”
因花而名,因建筑而美,婺源享有“中国最美乡村”的美誉。
有好资源,也要有好产品。在一体化管理体系之下,婺源打造了一系列多元化旅游产品。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新热点,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工程,江湾、汪口等老牌景区实现华丽转身,篁岭景区通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婺”里看花寻芳之旅等3条线路入选2023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在我心中,世外桃源的名字,叫婺源。”每当夜幕降临,婺源婺女洲景区在灯火流光中拉开了《遇见婺源》光影演艺的序幕。沉浸式夜游体验让游客一秒穿越时光来到“盛世徽州”。
为了让“客流”变“客留”,婺源积极打造旅游消费新场景,丰富旅游业态。婺女洲度假区入选“第三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全县现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个,有省级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76家,婺源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等名单。
打造文旅产品、丰富旅游业态的同时,婺源也创造了一系列旅游融合新亮点。全年举(承)办国家级赛事25场、国际赛事2场,吸引体育旅游人次达240万;获评2023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目的地;“中国最美乡村”全国气排球邀请赛入选全国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与村超、村BA并列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之首。
深化诚信退赔模式,擦亮口碑金招牌
文旅品牌的建立,离不开资源禀赋,更离不开贴心服务。
为形成吸引人、感召人、留住人的文旅“强磁场”,婺源厚植贴心服务,深化诚信退赔“315”模式,擦亮口碑金招牌。扎实推进全县诚信退赔中心、站、点建设,实现全域景区(点)退赔工作点全覆盖。对300元以内的小额退赔,由乡镇工作站当日退赔到位,实现诚信退赔快受理、快退赔、快反馈。同时,健全旅游服务保障制度,坚持旅游高峰期“党政引领、干部靠前、志愿服务”“一面党旗、一张笑脸、一份温馨”做法,“红马甲+黄背心”成为中国最美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贴心服务既为游客提供了情感共振的温馨氛围,也为本地民宿业主打造了集约化发展的共赢平台。
随着最美花期的到来,婺源民宿也迎来了客流高峰,不少民宿早早被订满。为推进民宿产业快速发展,婺源构建了全链条旅居供应体系。
民宿管理运营服务平台“宿小二”应运而生,构建起民宿服务供应生态链,推动乡宿产业蓬勃发展。婺源县财政设立了5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集中采购运作模式,为全县民宿提供金融、人力、营销等10大服务,构建有粘性的利益连接共享机制,单体民宿餐饮、保洁、洗涤等服务成本降低30%。
同时,不断创新“乡宿贷”金融产品,由“宿小二”集中担保,推出50万元以下民宿“信用贷”。目前已为80余家加盟民宿主发放贷款4900余万元,贷款成本下降约41%;探索“抱团引客”发展路径,推出加盟民宿“景区门票减免、40万入住补贴、百场直播推广”等赋能服务,推动民宿提档升级,全县精品民宿达800余家,有国家级旅游民宿3家、省级休闲乡宿9家,唱响“婺源乡宿”旅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