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里凤
小溪如丝带般依偎在李宅乡周家村公园,轻柔委婉;溪水清澈透明,潺潺低吟,从一个半圆形的桥洞缓缓流向田畈的深处。一座很娇小的石拱桥,横跨小溪。虽小,但建造得特别隆重,别的桥该有的“部件”,这座小桥都有:两米来宽的桥洞、上下台阶、栏杆、雕刻都没落下。为了凸显它的品位,还取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百药桥”,缘于公园背靠的大山名为“百药山”。这座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集天地之精华孕育了很多珍贵草药,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人来采草药,是天然的草药基地。以前贫穷时期,村民生病没钱去医院,有两个医生每天到百药山上采药,回来清洗、晾晒、熬药,医治了村里很多病人。
公园中央是一个大水塘,塘里的水常年旺盛,见不到底,像一个充满力量的年轻小伙,让人无法窥探虚实。村民在塘里投放了上千条鱼苗,期待悉心养个一年,年关定能抱得大鱼而归。塘上建了一个六角亭,木头结构,飞檐翘角,轻灵古朴;亭子顶部用彩色勾勒图画,有“牡丹花开”、“祥云飞絮”,尽显古色韵味;六根粗大的柱子漆成原木色,让人似乎闻到森林的味道。亭的六边用彩灯装饰,一到晚上,灯光流转,如梦似幻。此时,若三五女子闲坐于亭凳上,斜倚靠背交谈说笑,那一定是最动人的画面。
亭子东西两边各有两条石廊,曲回婉转,连接着亭子和水塘的岸边。孩子们喜欢在石廊上追逐奔跑,看谁先到亭子或岸边;放假回来的大学生喜欢靠在石廊上拍照,背景一定是“六角亭”的全身;在外奔波生计的男人们回村,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靠在石廊上谈谈各自的不容易,聊聊整个经济形势;最慷慨的是老人们,可以整个下午都把自己交给亭子里的凳子,看石廊上奔跑的天真和深沉的思索,然后和周围的树一起细数太阳西沉的脚步,似乎要领悟出生命本真之道。
树依着水塘四周蓬勃生长。两棵高大的梧桐树立在“百药桥”两侧,像两位挺拔的军人,守护祖国边疆的门户一样守护着乡村秀美的风姿。它们春夏着绿装英姿飒爽,秋天换黄装威武霸气,冬天则用一身铁骨迎战风雪,守护安宁。南面的那棵樟树,怀有满腔柔情与心事要与人述说,一人抱的树干弓背屈腰,以45度角斜伸出去,枝桠低垂,几乎触碰到塘里的水面。将近百年的生长经历让它越发谦逊,它不争天夺地,不比高攀附,用谦卑的身姿亲近鱼儿,亲近滋养它的大地。村里没有一个孩子不爬过它,有的和父母一起坐在上面拍全家福;有的爬到树上掏鸟窝、摘樟树籽;更有爬到上面玩滑滑梯,上蹿下跳的。藤儿更把它当成依附的梯子,恣意缠绕生长。这棵老樟啊,它用博大的爱、坚韧的绿把公园的梦一次次唤醒。
竹林里,每一根竹子都细长摇曳,狭长的叶子在风中浅唱,带着清晨的露珠,洒落一场春雨。竹笋苏醒,顶破土层,拔地而起,脱去裹得紧紧的衣裳,迎接成长,迎接孩子们在竹林里嬉戏的笑声。公园的梦醒来,竹林会最先读取,那摇摆的枝叶多像一双双翅膀,凌空起飞,把梦交给小村的上空,村民的期盼也会起飞,然后胜利会师!
王奶奶家的孙子最喜欢玩跷跷板。每天三餐结束,都要央求大人带着来压跷跷板。遇到人多时,他会静静地排队,哪怕排上半个小时,也要非玩到不可。老郭叔家的外孙女最中意的是荡秋千,平时胆子如绿豆般小,玩起秋千则像西瓜般大,常叫老郭叔再提高点,她说要和小鸟比高。住在公园边上的海大爷则每天和几个老牌友到公园里散步,借助运动器材锻炼手、脚和背部,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每逢夕阳斜照,男女老幼吃完晚饭就会来到公园,聊天、散步、做运动,听风起虫鸣,看灯影闪烁,一派热闹祥和!
四周的围墙是文化聚集地。公园不算大,但围墙却打造得颇有特色。东西北三面围墙仿长城造型,用青砖垒成,最上端开成一孔一孔的,配上简素的青石板路面,古韵悠悠,仿佛把人带入遥远的王朝,带到人类历史上规模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修建的现场,让人浮想联翩。
一缕炊烟轻悠悠地升起,追着西去的鸟儿,赴一轮落日之约,一起编织日暮人烟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