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坐落在婺源月亮湾怀抱里,这里古树掩映、绿水萦回。十年来,这个小山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利用好网红打卡地月亮湾和蓝冠噪鹛两张“生态名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村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有钱赚,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本。
杭瑞高速婺源北互通下来左拐就是石门村。进村右边是石门村鸟巢博物馆,左边有一幅“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标语。村子背靠月亮湾风景区,饶河发源于石门村附近,左支乐安河(右支昌江)穿过村庄,绕过山峦,流经鄱阳湖,汇入长江。乐安河与石门村相依了千年。
从石门村村史馆介绍可知,石门村村史可追溯到唐代。唐开元二十八年(740),篁墩(婺源前身,今属万安)设立驿站,成为交通要道。从篁墩沿驿道往东第一个村庄就是石门村。宋朝时期,石门属安徽休宁,称为石门叶家,其先祖由中原迁入,世代制茶。明朝洪武元年(1368),石门叶氏由徽州迁入婺源县,在今石门村置地建宅繁衍,人丁兴旺,家业发达,在婺源县乃至徽州府都颇有名气。今天的石门村以叶姓为主。
村里平整的石板路串起大街小巷,村外宽阔的高速路伸向四面八方。交通的便利为古村落的旅游产业插上翅膀,村道上旅游大巴和自家私车络绎不绝。
该村家家户户门口张贴着先贤修身齐家格言,显见朱子儒家文化影响之深。院墙彩绘,角落花草,生态和人文相映成趣。村子临河之处,古樟、苦槠、枫杨,倒影青翠。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鹛,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缩影。
近年来,得益于婺源发展全域旅游,石门村依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带动了餐饮民宿行业快速发展,同时也拉动了干货经济,激活了濒临失传的非遗手工艺,传承了地方小吃。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石门村餐饮民宿品质不断提高,也培育出一些有特色的餐饮民宿品牌。其他乡村产业也令人印象深刻。凭借丰富的生态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生态农业模式,石门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乡村产业向多元集群化发展。酿酒坊、茶舍、非遗馆等随处可见,形成了独特的乡村产业集群。
生态是石门村的名片,文化是石门村的底蕴,石门村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探索双赢道路,石门村已经成为一个可贵的乡村振兴样本。
村民杨海明告诉记者,蓝冠噪鹛最早于1919年在婺源被发现,但在此后数十年间当地是否还有这种鸟生存,却无人知晓,直到2000年婺源县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再次发现它们的身影。婺源及其周边地区是目前已知蓝冠噪鹛仅有的家园,据婺源县林业局监测,当地野生种群的数量仅有200余只。
蓝冠噪鹛为何偏爱婺源?答案或许在水口林中。杨海明指着一棵粗壮的香樟树说:“蓝冠噪鹛对环境质量要求特别高,而婺源自古就有封禁水口林的生态保护传统。村庄和古树群落不仅庇护着鸟儿,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从水口林回到村民文化广场,记者看到,风雨亭中坐满儿童,一场自然绘画课即将开始。孩子们拿起彩笔,在画纸上涂抹山水和亮丽羽色……希望他们在了解蓝冠噪鹛的同时,能留下多彩的自然与乡土记忆。
(记者 操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