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华马蹄酥,又名海参饼,(因形状像马蹄又像海参)在江西乃至全中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在众多的名师当中,程承英是其中之一。程师傅从事这一行业整整五十多年了,现在快七十岁,仍每天坚持至少做完五十公斤面粉。
据程师傅介绍,一个好吃的马蹄酥,从最初的选料,到出炉,烘干,每一步都很重要。衡量一个马蹄酥好吃难吃的标准,看这个马蹄酥是否脆、香、酥,一个好的马蹄酥,放在嘴里,一咬即碎,泡在水里,一泡就软。有的人做的马蹄酥很硬,难咬,吃起来不够香,即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首先要选好小麦粉。当天下午用糯米酒水,麦芽糖,香油,(以前用麻油,但成本太高,现在没人用)与小麦粉一起搅拌均匀,反复揉之,形成一个大面团。第二天,将已经发酵的面粉团放入生芝麻,小苏打,又反复揉匀。揉好后,放在一边。待会儿,切开,搓条,刀切成一小块状,用手,用刀,将其做成一个小马蹄状。程师傅做此动作五十多年,早已了然于心。他几乎无须眼睛看着,一切一捏一刮之间,差不多几秒钟,看得人眼花缭乱,在观众还没反应过来时,一个小马蹄酥就做好了,他摆在一个木圆盘上,一圈一圈,整齐划一,大小一致。这种一气呵成的动作,非几十年不能达到。一板七十多个。他一层一层摆在那架子上,让它们继续发酵。
炉子里放着炭火。内壁是倾斜的。这个烤炉非常关键。它由一口合适的陶缸倒扣底座做成。原来的底部想办法敲掉。过去没有现在的切割机,老一辈人想的办法是,在里面灌满黄泥,筑紧。再小心一点一点敲。完成以后,套上一个比它大的竹笼子。这好比小孩子穿上了一件外套。在竹笼与陶缸之间一定要灌满黄泥,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保温,二是隔热。一个烤炉如果不是人为的破坏,可以用五六十年不坏。
现在程师傅打开炉盖,炭火接触了更多的氧气,开始旺了。炉内将近有六七十摄氏度。程师傅用手蘸一下冷水,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炉内高温对手的伤害。他一个一个地将生的马蹄酥按在炉壁上,从低往高,一圈一圈,七十多个小马蹄酥粘在炉壁上。粘完一板后,快要封口了。这时程师傅舀了一碗冷水,直接往炉内倒。我看了大吃一惊:这样做不怕熄火吗?程师傅说:“这是关键的一步,没有这一步,马蹄酥就不能变大变酥。”原来,在炉内那盆炭火上,放了一块小铁片。水倒在烧红的小铁皮上,瞬间产生了大量的蒸气。程师傅倒水后随手又关上了铁片盖,那盖儿有些重。蒸汽往上冲,盖子弹起来几次,噗噗作响。白色的蒸汽从炉口喷出。程师傅说:“烘烤马蹄酥,能不能瞬间膨胀靠的是这口气,如果不倒这碗水下去,马蹄酥烤出来还是原来那么小。”这一招是几百年来的约定俗成。一切都要恰到好处。
约25分钟后,外面的人隐约能闻到马蹄酥的香味。程师傅打开盖子,一手持铲子,一手持捞勺,一边铲一边接着,刚出炉的马蹄酥,稍微有点焦黄,软绵绵好像面包。师傅又放入一个大篓里慢慢烘干。
作为一个从事该行业半个多世纪的老师傅,他对每一道程序都烂熟于心,时间精确到每一分钟。各个环节也是一环扣一环。配料的变化因天气而异,比如夏天和冬天,用的小苏打的量稍有不同。世上没有绝对一成不变的事情,全在眼睛看,鼻子闻,脑子想,酌情增减。
五十年不变的店面,五十年不变的师傅,从一个少年变成了一个老人,他的手好像专为继承马蹄酥而来。人们到小华村买马蹄酥,随口而出的是:到程承英那儿去。或者:到王光照那儿去。作为一个非常有地方特色的小食品,王光照店的名气也很大,他们在注重质量的同时,也注重宣传。积极参加省市主办的食品博览会,曾夺得食品类金奖。再加上媒体的宣传,自身的包装,这使它走得越来越远。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适度对外展示自己,获取知名度,也是成功的关键。
程师傅似乎不十分重视这一点,他一生信奉的是:好歹自有世人说。他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由于理念的差异,程师傅半个世纪来没什么改变,老夫妻配合默契,生产规模既没有扩大,也没有缩小。买谁的,也在于顾客的选择。他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做的是良心食品。比如,他做的小麦发粑,咬起来劲道,吃起来醇香,因为他用的是真正的质量上乘的糯米制成酒水,自然发酵。
相对来说,王光照海参饼的名号已成为他销售的一张王牌,这当然得力于长久以来的宣传,质量也确实过硬。外地人来小华村买海参饼,稍微一打听,自然而然就到他店里去了。同样做小麦粉发粑,小华扁几发粑也自觉地把自己做成了名牌,外地人旅游时,经过小华街,想买点什么地方特色的小吃,人们总是介绍说:“扁几发粑。”他的销量越来越大,甚至把专卖店开到县城里去,然后到双港镇的长山岛旅游回来时,忽然看到“扁几发粑”几个大字招牌,有种眼前一亮,似曾相识的感觉。
小华村是一个古老的大村,宋元之际就已存在了,它人杰地灵,孕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政治、文学、艺术各领域大放光彩。它始终以开放的胸怀接纳来自不同村落不同省份的人安居乐业。马蹄酥,酒水发粑作为小华地方特色的食品,传承也有好几百年。像程承英师傅这样兢兢业业一生的人大有人在。他们互相竞争又互相支持,所谓“百花齐放,百花争艳”。
小华村马蹄酥作为地方的特色名牌食品,它已延续了好几百年,必将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