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横峰葛源有一个特别的秀美乡村,这是个位于半山腰的小村庄,村名叫作崇山头。独特的村容村貌、朴实纯洁的山里文化为崇山头赢得了发展机遇,横峰县政府在山岭装上了风力发电设备,云霞在薄雾中推着风车,风车搅动着云彩,犹如仙境。山水经重整后特别干净明丽,山水回环处,人们可以在观景台尽情四顾,这里是3A景区、打卡休闲地,是城里人的诗和远方。
记者 操园官
崇山头位于葛源镇东北方,距葛源镇6公里,坐落在一条山坞里,远看村民的房屋层层叠叠一条线,与村里梯田相映生辉。遥想很久以前,这里是森林的一部分,溪水潺潺,鸟鸣兽吼。一条小溪沿山谷奔腾,流入葛溪。渐渐地,小溪冲积处有猎户歇脚,再后来,搭起了茅屋,有了耕地人家。
村民说,康熙四十年间,上饶狮坞有吴姓叔侄俩吴学桢、吴仁锦,他们到崇山坞打猎,吴学桢不幸受了伤,当时叔侄俩离家路途遥远,就在猎人临时搭建的茅房里养伤。叔侄住了一段时间,见此地溪水清澈,土地肥沃,树木丛生,各种野生动物穿行山间,是个种稻打猎、安居生存的好地方。伤好回家后,叔侄俩就把家搬到此地安居。当时除了自然环境美,这里的居住环境非常简单,只有几间供猎人遮风避雨的小茅房。叔侄俩在此以打猎、种地为生,带领子孙后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后又有陈姓、周姓、蒋姓、万姓、刘姓、余姓等移居崇山头。他们精诚团结,辛勤劳动,建房、开荒造梯田,垦山栽种油茶、 桐子、棕树等,大家互相帮忙、帮工,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顺着秀美乡村柏油路,车子开到了崇山头村广场。步行登石级而上,左边村民房顶从仰视到踩到脚下,踩了一家又一家;右边是梯田,种植着不同的农作物。村落最高处就是文艺女生柳依依与玉儿
的“云岭人家”,也是她们献给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文学创作基地”“抖音拍摄基地”“美术写生基地”“团建活动基地”“音乐灵感基地”。
柳依依是崇山头人的外孙女,童年是窝在外婆家过的,她外婆今年99岁了,每天还能打一场麻将。这是一个长寿村,村里老人都长寿,80多岁的老太太老头都还能上山摘茶籽。
我们的到来,惊动了一村的人,村民们拿出了自己家的土特产。柳依依说:“村民穷,可明白一个道理,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远方的贵客都是全村共同招待的。”看着独树一帜的手工提篮,一股乡愁涌上心头,我们真的想家了,想梦中的老家。
这个村不但山清水秀,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长期以来,村民们以打猎为主,农耕为副,面对野兽的凶残、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团结互助是这个村的传统,村民们门不落锁,既方便同村人借用物品,也方便路过人进屋歇息。这里的人们对大自然十分敬畏,为了护卫好自己的房舍、田地,崇山头的人们对历年的山洪认识深刻,聚水防旱、雨季防洪做得特别好。每到雨季,远远看去,房顶上的一股山泉有如飞瀑,可到近处一看,拐个弯,打个旋就跑一边去了。而如今,这一切都成了绝佳的风景。
江南的风、江南的雨,总是诗意盎然。“云岭人家”立在刀田土脊间,溪水环绕,树木葱郁。推窗能见七色花,闭门尽是花草香 ;五月桐花飞舞之际,白花烂漫灿如飞雪;夏日树梢鹅黄朵朵,层层叠叠秀过皇冠。焚香煮茶,读书看报;观云海,听鸟啾;望星空 ,品晨露。不是诗人的我,也不禁吟诗二首。
《崇山头》:云岭人家崇山头,梯田之上有茶场;
村居袅袅拾级上,崇溪潺潺流古今。千棕万桐说昨日,岭上风车秀丰姿;村里人少都高寿,雪落人间报她知。
《云岭人家》: 村有外孙柳依依,乡愁难舍建民宿;房前屋后四季景,野果飘香是童年。推窗满绿风送爽,夜幕难遮满天霜;更喜山珍堆满桌,擘画乡村美画卷。
在崇山头,我们品尝了当地油炸粿、蛤蟆皮、麻糍粿、葛粉羹、豆腐渣片等点心。最让我们牵挂的是村前屋后的山果,因为去的不是时候,板栗下了树,杨梅泡了酒,只是偶尔捡到几个松鼠遗弃的苦株、甜株……
这个村好不好,村里一位老婆婆很有发言权。她今年80多岁,15岁那年被人拐卖到村里,找到父母回到了家乡浙江兰溪后,因想念孩子、想念乡村,又回来了。她说:“我很喜欢这个村,我的孩子现在上海工作,他们让我住城里,我不习惯。我喜欢吃村里的菜、喝村里的山泉水,特别喜欢招待远方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