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祖籍上饶婺源,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传统儒学的集大成者,世人尊称其为“朱子”。朱子一生著述繁富,现存著作共二十余种,六百多卷。其中《家礼》一书,以通、冠、婚、丧、祭为序,列出了各种涉及士庶家族生活的仪规仪节,集中反映了朱熹所倡导的儒家道德观、价值观。该书目前所存的最早版本,正是上饶人周复于淳祐五年(1245)所刊。自宋元以降,朱子《家礼》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甚至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遗韵至今。 域外汉籍的考索、整理与研究一直是近些年来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而实际上域外汉籍又可分为两大类:中国古人创作并流传到域外的图籍、域外人士以汉字创作的图籍。赵曜曜博士所著《〈朱子家礼〉在朝鲜传播中的“诸具”疏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以下简称《疏证》)一书,在其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以朱熹编撰的《朱子家礼》(以下简称《家礼》)在朝鲜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诸具”这一礼学条目为研究对象,以《韩国礼学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所收录的朝鲜士人撰述的礼学著作为参考文献,爬梳新材料,解决新问题,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域外汉籍两大类的范畴。而所谓“诸具”,也即践行礼仪时需要预备的人、事、物,《疏证》中所诠释的“诸具”,从《家礼》衍生而来,但又沾染了浓浓的朝鲜特色。 《疏证》正文分为七个部分,“引论”介绍《家礼》的版本源流,以及东传到朝鲜后被接受、被重视的情况。首先,第一章考察了朝鲜礼学著作围绕《家礼》产生了“诸具”这一条目的过程,第二章至第五章则按照通礼、冠礼、婚礼、祭礼的顺序,以“诸具”条目下所包含的各类名物作为词头,先列《家礼》正文与注文;其次,按照《丛书》的书目顺序,穷尽性地搜罗、辑录与此词头相关的论述,这些论述即是朝鲜礼学家对于“诸具”的认知与解释;最后,再加以作者的按语,品评众说,疏通疑难,表明己意,所谓“疏证”是也。“结语”部分则对全书做一总结。除正文外,还附录有三部分内容:《本书取用〈韩国礼学丛书〉表》《中国、李氏朝鲜尺度表》《朝鲜所涉〈家礼〉“诸具”汇总》。虽是附录的内容,但对于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全书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整理研究域外汉籍离不开新材料的出现,《疏证》在这方面可谓得天独厚,其最重要的参考文献《丛书》正编,收录礼学著作155种,共122册,基本囊括了朝鲜儒生的礼学成果。这套《丛书》对于国内学界来说,属于全新的材料,而作者读博的学校恰好及时引进,为作者的选题及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除了利用新材料,《疏证》在体例方面也颇有创新,比如《家礼》实际上包含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部分内容,但由于丧礼部分篇幅过大,作者只好将其作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此其一。其二,在“疏证”的体例方面,有词头,有正文,有注文,有考证,有按语,更重要的是还附有图片以为佐证,体例可谓严谨而又全面。 域外汉籍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明证,《疏证》一书通过对朝鲜礼学文献中“诸具”的梳理与探究,不仅是对传统治学路径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也阐明了朱子礼学对朝鲜半岛的深远影响,对当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输出也有借鉴意义。(赵宝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