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新闻网

上饶新闻APP 上饶日报抖音 上饶发布 数字报刊 大美上饶
首页 > 文化 > 正文

蒋仕铨与瑞洪

2023-11-04 10:23:45  |  来 源:  点击:
  卢新民

  瑞洪有青石板铺的路,粉墙黛瓦、雨梁相续、古巷幽深。在这条不长的街道上,清雍正年间这里曾有五六十家经营烟丝、百货的店铺以及酒馆、商行、药店等。每当晨曦微露时,四邻八乡的村民、渔民肩挑手提,聚集在石板街上,比邻设摊,菱藕鲜果、鱼虾鳖蟹、时令蔬菜,应有尽有。古街每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街边繁忙的码头,船只穿梭来往,川流不息,大小船只沿着街岸一字排开,远远望去,似一条长龙蜿蜒。

  一轮弯月高挂在天边,星光的照耀下,梧桐稀疏的树影斑斑驳驳地洒落在瓦房上。透过窄窄的窗户,暗淡的油灯下,是一对母子。母亲钟令嘉坐在织机旁,左右放着织布用的麻线和工具,膝盖上放着书,幼子蒋仕铨坐在母亲膝边诵读。母亲一边操作织布机,一边教幼儿读书。织布声、读书声伴随着灯光透出窗外,成为古街一道别样的风景。

  蒋仕铨的母亲钟令嘉是有名的才女。《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钟令嘉,清江西余干人,字守箴,号甘荼老人。蒋仕铨母。工诗,善文章。有《柴车倦游集》。”钟家原籍南昌,是南昌名门望族,后迁居余干瑞洪。钟令嘉父亲钟志顺育有四男五女,钟令嘉最小,她娴静明慧,通晓经史,最得父亲宠爱。18岁时,“游侠”蒋坚路过余干瑞洪。蒋坚为铅山人,时年已46岁,既无功名亦无家室,侠士与才女彼此仰慕,两人一见钟情。

  婚后,萍迹不定的蒋坚始定居于南昌。蒋坚性情侠爽,喜把财物施舍给别人,家中自然十分贫寒。雍正三年(1725年)十月,蒋仕铨呱呱出生。除夕之夜,家中仅有七文钱。钟令嘉本是父亲的“最小偏怜女”,嫁给蒋坚后,生活的艰难忧愁却早早地袭上了她的眉头。

  蒋仕铨3岁时,蒋坚的挚友、时任山西泽州知州的佟国珑被罢官,佟知州是一位好官,泽州人鸣钟鼓罢市。蒋坚一生仗义,听到这个消息,抛下钟令嘉母子离家北上,钟令嘉顿时“粥无依”,不得不带着幼子回娘家余干瑞洪生活。在此后的几年里,钟令嘉只身一人,含辛茹苦地承担了抚育儿子的重任。 

  钟令嘉每天教小仕铨读书,教《百家姓》《千字文》《毛诗》,教他识字。苦于蒋仕铨年幼不能执笔,她想了个办法,以竹枝折断后拼成字,抱着儿子坐在膝盖上教他认读。每当蒋仕铨记住一个字后,她就拆去。第二天,让蒋仕铨用竹枝重新排合成所学过的字,直到熟记读为止。就是在纺纱织布的时候,钟令嘉也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咿呀的读书声,与织机的轧轧声,交织在一起,成为蒋仕铨童年记忆中一首永不忘却的动人歌谣。时断时续的机杼声常常汇成催眠曲,令倦儿昏昏欲睡,每见此况,钟令嘉就拿起戒尺在小仕铨手心狠揍几下。打完后,母亲心疼地抱着儿子,泪流满面地说:“儿啊,你不用功,我怎么面对你父亲?”蒋仕铨听了,情不自禁埋在母亲怀里失声痛哭。

  冬天的夜晚寒意袭人,钟令嘉拥着被子坐在床上,让小仕铨躺在她温暖的怀抱,母子共读。蒋仕铨读累了,依在母亲怀里睡着了,钟令嘉深情望着爱子,脸上露出慈爱的微笑,眼里写满无限的希冀。即使自己有病卧床不起,钟令嘉也要蒋仕铨拿书站在床边朗读,只听到儿子的琅琅读书声,她的病痛也就仿佛减轻了一大半。蒋仕铨有时不愿读书,她就背着灯光暗暗流泪到深夜。年幼的蒋仕铨不明白母亲为什么如此伤心流泪,钟令嘉便握着儿子的手,语重心长的说:“儿呀,你是你父晚年所生,不容易啊。现在你父远游在外,吉凶难料,如果你放弃学业,怎么对得起你的父亲?”蒋仕铨听后,流着眼泪,重重点头。

  蒋坚一去经年,直到雍正十年(1732年)底才南归,一家人始得团聚。蒋坚担心蒋仕铨读书膝下,难免为平常儿。于是,平生素爱任侠的蒋坚携家室北上漫游,他一路上将蒋仕铨缚在马背上,带着钟令嘉及儿子历游燕、赵、秦、魏、齐、梁、吴、楚,这一段经历让蒋仕铨大开眼界,对他日后的成长大有裨益,这时期也是钟令嘉与蒋坚婚后最快慰的时光。登太行山时,才女钟令嘉写下一首诗:“绝磴马萧萧,群峰气力骄。苍云横上党,寒色满中条。返辙河如带,扪车迹未遥。龙门划诸水,禹力万年昭。”诗中描写太行山壮美风光,又不乏豪雄之气。更难得的是,蒋坚随后通过朋友的关系,安排儿子就读于泽州凤台秋木山庄之王氏楼中读书。凤台王氏是富甲一方的大户,楼接百栋,书连十楹,家藏图书非常丰富,蒋仕铨在这里尽阅所藏,打下深厚的文学根底。15岁后,蒋坚给蒋仕铨请来私塾老师,受业于王允升先生,修习完成了《诗》《书》《易》三礼、三传等九经,学习作诗。 

  乾隆九年(1744年)蒋坚携家归铅山,蒋仕铨就读于永平北门张氏塾中。这年,正值殿撰金德瑛督学江西,来铅山,他读到蒋仕铨诗卷,深以为奇,以其诗卷示于众,说:“喧啾百鸟群,见此孤凤凰,将来未可量也。”此后,蒋仕铨便从学于金德瑛这位伯乐,随金师游历各地。读书与壮游,陶冶了他的性情,开阔了他的心胸。

  乾隆十三年(1748年),钟令嘉43岁的时候,年及古稀的蒋坚辞世了。这位不幸母亲,在此之前的10年时间里,已先后失去了一子一女,现又丧夫,她痛哭不已,悲怆难抑。蒋仕铨千方百计地安慰母亲。适逢一位老画师来到蒋仕铨家,蒋仕铨请老画师为母亲画像,借此来排遣她心中的悲愁。蒋仕铨问母亲有何愿望,钟令嘉对儿子说:“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蒋仕铨听后大为感动,于是请画师作《鸣机夜课图》,追念慈母当年深夜教自己读书的情景。

  蒋士铨曾作有一首《岁暮到家》的诗: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诗中描写了游子年末回家与慈母见面的场景,歌颂了伟大深挚的母爱,表达了游子不能尽孝的愧疚,堪比孟郊的《游子吟》,感人至深,读后使人潸然泪下。

  乾隆十九年(1754年)四月,蒋仕铨考试内阁中书,钦取第四名,入阁部管汉票签事。两年后,蒋仕铨朝考钦取第一名庶吉士,任散馆编修。庶吉士是清闲无权的官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令蒋仕铨非常抑郁。他只能将自己的才华全部转移到创作诗歌和戏曲中进行排解。后来蒋仕铨又担任过续文献通考馆纂修等职,此时虽诗名大震,戏曲创作声誉日隆,但黑暗的官场仍然使他感到窒息。母亲钟令嘉也担心儿子倔犟耿直、鄙视权贵的性格会得罪显宦,甚至会冒犯乾隆皇帝。为了远祸全身,她忠告蒋仕铨:“儿才非适时者,不如归也。”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蒋仕铨毅然辞官奉母南归。一叶小舟,有母,有妇,有三子安坐其上。“舟有琴书,有酒樽茶灶,有僮婢鸡,自奉粗足也;岸树有花,春波淡荡,游鳞不惊,汀鸥相戏”。蒋仕铨请人绘制《归舟安稳图》,画上是一副怡然自乐,超凡脱俗的图景,并作文以纪事。

  蒋仕铨随母南归后,人们仰慕他的才华,争相拜他为师。乾隆皇帝南巡时,称彭元瑞与蒋仕铨为“江右两名士”。蒋仕铨的诗与袁枚、赵翼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他戏曲成就更超过诗词,《藏园九种曲》在当时传唱甚广,妇孺皆知,是继关汉卿、汤显祖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戏曲家。

  乾隆四十年(1775年),钟令嘉病逝扬州。蒋仕铨心中无限悲痛,“朝抱棺啼,夕依棺睡”。蒋仕铨奉母归葬于铅山鹅湖山下。他又来到童年时期生活过的余干瑞洪,祭拜外祖父之坟茔。曾经居住的低矮瓦房因无人打理,更是破败,因地处低洼,春水已浸及床脚灶角。睹物思人,看到这里曾经熟悉的古街、瓦房,想起儿时母亲鸣机夜课、断竹教子,而今慈母已逝,人事已非,蒋仕铨挥笔写下一首《过瑞洪》:

  

  记得韩康卖药街,袁公门巷掩荆柴。 

  瓦镫照字教儿读,败絮围身卧母怀。 

  船泊檐牙糠做饭,鱼生床角灶沉蛙。 

  六年往事堪回忆,只有残碑宿草埋。

  

  蒋仕铨耳边分明又听到母亲的殷殷叮咛:“铨儿不学,我何以见汝父!”两行热泪,从蒋仕铨脸颊滚落。他将对母亲的无限思念熔铸在他的笔端,将毕生的心血写出他的“藏园九曲”,光耀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