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和耳朵间有个“通道”
我们的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一个管道相通,我们称之为“咽鼓管”,这是耳朵与外界交通的唯一通道,通过这个管道的不断开放和关闭,耳朵才能保证内部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我们才不会感觉到耳朵闷堵不适。正常情况下,咽鼓管的开放与关闭是人体自动调节的,我们的吞咽、咀嚼等动作都可以引起咽鼓管的开放,乘飞机时空乘人员经常提醒大家耳闷不适时做吞咽、张口或打哈欠的动作来缓解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咽鼓管是耳朵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因此一旦咽鼓管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耳朵的反应。
鼻腔炎症可致耳化脓
咽鼓管的外部出口就位于鼻腔的后部,因此当鼻子出现阻塞、炎症等问题时,就很容易波及咽鼓管的外口,造成咽鼓管的阻塞。咽鼓管阻塞后就会使耳朵成为一个密闭的空间,当内部的空气被吸收后就会形成耳内的负压。耳内的负压会造成耳部闷堵不适,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进一步引起周围黏膜的炎症水肿和渗出,形成耳内积液,从而引起听力的下降。
此外,当鼻腔有急性炎症时,细菌还可能通过咽鼓管逆行进入到耳朵内,引起急性中耳炎。严重时可以引起耳朵的化脓,鼓膜破裂。这些情况下,治疗鼻子才能从根本上治好耳朵。
这个病也会“连累”耳朵
除了鼻腔炎症会引起耳朵出现问题外,还有一个儿童常见疾病也容易引起耳朵的问题,那就是腺样体肥大。腺样体是位于鼻腔后部的一团淋巴组织,其作用类似于扁桃体,儿童时期比较发达,能够帮助提高免疫力。但是,当腺样体过度肥大后就会压迫阻塞咽鼓管的外口,引起咽鼓管的阻塞,从而引起耳朵的相应症状。
此外,由于肥大腺样体的阻塞,鼻腔分泌物的引流受阻,自洁能力下降,造成了鼻部炎症的发生,引起黏膜的水肿,进一步加重咽鼓管的阻塞。
值得注意的是,腺样体出现肥大时还会引起儿童的睡眠打鼾、张口呼吸,也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当孩子出现反复“鼻炎”及耳闷听力下降,或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时,就应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专科检查,及时对因治疗,以免影响孩子的听力及生长发育。
文/尹国平(北京清华长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