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指出,近期我国金融系统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多部门创新机制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推进建设多层次金融支持科创体系,未来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创新领域。
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码
在政策推动下,金融“活水”正不断涌入科技创新领域。
在贷款方面,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介绍,近年来,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6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5%,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较高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连续3年保持25%以上的较高增速。
对于直接融资,张青松表示,我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功能明显增强。截至2023年6月末,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余额约4500亿元,超过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近14万亿元。
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也指出,在各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精度不断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科创板上市企业542家,总市值达6.72万亿元;北交所上市企业204家,总市值超266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机构在政策引导下,也纷纷建立专门服务科创企业新机制。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姜杰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北京分行联动建行集团旗下专业子公司,针对专精特新等科技企业推出股债联动服务,为科技企业提供“友好的资本”“耐心的资本”,探索商行加投行的服务新模式。截至今年6月末,分行科技型企业有贷户超过5000家,贷款余额超过800亿元。
机制创新破解融资难题
按照传统的评估方式,科技型企业从金融机构融资往往比较难,针对这一痛点,科技部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与金融机构共享40万家高新技术企业、50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
“企业创新积分制围绕科技创新建立指标体系,包含18个核心指标,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的发展潜力,包括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企业获得风投额度等。同时支持高新区建立园区内企业创新数据平台,包括科技数据、税收数据、政务数据等,实现企业‘零填报’。在此基础上,通过平台,对高新区所辖企业进行评估、精准画像、主动推送,让金融机构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评估、分类支持。”吴朝晖表示。
吴朝晖强调,下一步将继续支持企业创新积分制探索,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总结完善、推广应用。二是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更好地评估初创期企业,给这些企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三是扩大应用场景,引导更多的创新资源向积分较高的企业集聚。
同时,地方也拿出新方案,为科创企业“量身”提供金融支持。
山东搭建的山东省科技金融增信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最新技术,以及大数据资源和数据分析能力,构建企业评价模型,筛选并建立区域企业梯队培育库,以创新的“产业信任+科技增信”模式,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山东省科技金融增信服务平台已为300多家企业提供增信评估服务,预授信21.39亿元,有效缩短了科创型中小企业融资周期,缓解了融资难题。
“股贷债保”联动提供多层次支撑
针对科技金融支持政策性工具和产品不够丰富等问题,以及未来如何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全方位支持,各部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通过了《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记者从7月27日举行的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获悉,工信部等多部门积极扩宽专精特新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探索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进程,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能力。
张青松表示,要满足初创期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要定位以股权投资为主,股权投资是满足初创期科创企业资金需求的主要方式,同时要采取“股贷债保”联动的综合支撑体系。“一方面多方面拓展创投基金的中长期资金来源,引导创投机构加大投早投小力度,不断丰富创投基金的退出渠道,更好地发挥投早投小的引导作用。同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适合初创期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实现银行信贷资金的可持续发展。”
“在债券市场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扩大科技型企业发债规模,研究推进高收益债券市场建设,进一步丰富科创类债券产品、优化科创型企业发债融资环境。通过一系列举措,使得科创企业在债券市场上获得更多资源和关注。”张青松说。
吴朝晖提到,接下来将进一步推动建立完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支持保险机构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环节开发保险产品,并继续支持地方稳妥有序地推动科技金融相关领域的改革。(记者袁小康、郭倩、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