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唐代诗人王贞白(今上饶市广丰区人)的这句诗脍炙人口,警醒后世学子更好地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广丰人为纪念他、借他的名气,2017年创建了贞白中学。 王贞白生活在晚唐,是广丰第一个进士,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唱和,号称“江西四大诗人”,他的诗作有着浓浓的故乡情。为避世乱,他在西山(今广丰中学内)建“山斋”,传道授业,以著书自娱,勤奋不辍。王贞白“学力精湛,笃志于诗”,其诗“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清秀典雅,辞意工丽” ,著有《灵溪集》7卷行世。据传,《灵溪集》收王贞白自选的诗作300篇以及文、赋、自序等,惜因年久散逸,《全唐诗》中仅存王贞白诗1卷计73首,今《全唐诗外编》据《文苑英华》《唐诗品汇》《永乐大典》等书籍增补12首及散句若干。此外,据广丰区横山镇山头村王姓宗谱《三求王氏宗谱》所载,另有10余首散逸之作,共计有近100首诗传世。 在归隐广丰西山时,他的诗记录了当年“山斋书舍”讲学的盛况。《自置田舍》:古今利名路,只在侬门前。至老不离家,一生常晏眠。牛羊晚自归,儿童戏野田。岂思封侯贵,唯只待丰年。征赋岂辞苦,但愿时官贤。时官苟贪浊,田舍生忧煎。 诗人时年还不到35岁,从这首诗中,可见王贞白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对农户生活的同情和理解,对官场中尔虞我诈互相欺骗的厌恶,对贪官污吏的切齿痛恨。 这首诗道出了诗人的境界。归隐时,他在乡邑永丰县城外西山之南创建“山斋书舍”潜心教学,为家乡子弟传道解惑,闲时看着牛羊早出晚归、儿童嬉戏田间。他全然不去想如何封侯拜相,享受富贵,心中唯盼望农民丰收,当官的体恤民情。王贞白这首诗的灵魂是老百姓立场,以天下为己任,写出了作者心声,表现出诗人对百姓困苦的同情,以及对贪官污吏的痛恨。 广丰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上饶境内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位于赣闽浙三省交界之处,这里山川形胜,风光秀美,正是这青山绿水,才孕育出了像王贞白这样灵秀聪慧的诗人。他不但在庐山白鹿洞写出了千古绝唱“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他的《仙岩二首》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一个普通游人对广丰的深情,让人津津乐道。 仙岩在广丰洋口镇与霞峰镇的交界处,面积约1.5平方公里,顶部一岩穴可容数百人,穴内有诸仙庵,又名花仙岩、仙苍岩,广丰的《地名志》中有记载。王贞白在诗里不但描写岩洞的高耸和四周的美景,还有与之相关的人物——庵中的道士。道士一早就打点炼丹事宜,那炉焰熊熊、白烟袅袅,给寂静的山岩带来生气。诗中的“二十四岩天上,一鸡啼破晴云”,岩峰巍峨入云,连庵中养的鸡也好像走在云外啼鸣。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不禁使读者感受到在那广袤的空间里,欣喜地听到一声接一声的雄鸡啼声。鸡尚且走到云端,那人呢,是否也飘飘欲仙,心旷神怡?“风呼山鬼服役”,可见诗人想象力是丰富而又奇特的。山风呼啸,好像是山中的神怪在为庵中的道士效劳。这句大手笔的描写也为下句“月照衡薇结花”的出现理顺了思路。晚上月亮高挂,各种花木都在皎洁的月光下萌芬结蕾。于是,“江暖客寻瑶草,洞深人咽丹霞”,在天气晴和的日子里,游客攀登岩峰,寻觅仙草。而道人们在这神仙居住的洞府中,每天清晨吞咽红霞,呼吸吐纳,修炼着高深的道法。 两首诗围绕同一个地方,从不同侧面丰满主题。诗人不但描绘了仙岩的高、奇、美,情景交融,想象丰富,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挚爱,而且诗里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这也是诗词创作方法之一,对我们来说,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南唐中兴元年,46岁的王贞白病逝在家里,葬于广丰西门外城壕畔,朝廷敕赠王贞白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建立“道公祠”。(记者 操园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