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旅游复苏正式进入下半场,暑期旅游也即将走过“热腾腾”的一个月。那么,一个月以来,行业出现了哪些新特点?又释放出了哪些新信号?
旅游市场将进入自我调节阶段
作为暑期旅游期间最具特色的亲子游、避暑游和研学游,本月数据都呈现出加速释放趋势。根据途牛旅游网数据显示,目前暑期出游的用户中,亲子游出游人次占比超过了60%,避暑纳凉、海滨海岛、主题公园、水上乐园、研学等旅游产品是亲子游用户更为热门的选择,同时带动了避暑游和研学游出游高峰的到来。7月以来,内蒙古、青海、陕西、贵州、山西、甘肃等热门避暑游目的地出游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显著,各类暑期研学游产品也保持着较高的热度。
暑期是一年中的旅游旺季,旅游消费需求的加速释放是正常现象,但由于市场供给与服务未能及时应对需求增长趋势,在今年暑期,门票预约困难、服务人员不足等问题有所显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认为,这些问题是暂时性现象。一方面暑期之后,市场需求会回落。另一方面,旅游市场供不应求也会吸引更多新进入者。所以未来的一段时间,旅游市场还是会遵循市场自我调节的规律,相关问题也会缓解。
随着暑假的到来,各地迎来暑期旅游旺季。7月9日,游人在北京市圆明园遗址公园内乘船游玩。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新业态助力城市旅游释放新引力
除常规旅游业态外,暑期期间,多种新业态也在助力城市旅游释放新引力。
今年以来,以City walk(城市漫步)为代表的深度沉浸式旅游快速发展。同程旅行数据显示,7月以来,平台“City walk”相关旅游搜索热度上涨108%。继此前“特种兵旅游”大热之后,大众的旅游习惯进入了由“快”转“慢”的阶段。
吴丽云认为,这是旅游消费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过程。随着人们的旅游体验越来越丰富,相比走马观花式旅游,大家更会倾向于在旅途中深度了解某个城市,这是大众旅游消费需求越来越成熟的表现。同时,这也对城市治理水平提出新的要求。要满足游客在旅途中深度体验城市历史、人文与景观,充分挖掘城市资源和文化底蕴的需求,依赖于高标准、便利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体系。
“因此,就当下而言,City walk更多的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随着各个城市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等方面持续完善,这一业态在未来会有下沉的趋势,成为一个长期发展的旅游业态。”
此外,音乐节、演唱会等各类音乐演出也是目的地和景区吸引游客的新“利器”。同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型音乐娱乐演出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强的人流聚集效应,提振当地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消费产业。同时,音乐演出受众以年轻人和学生群体为主,能够帮助目的地有效吸引年轻客群。
一系列新业态的发展为城市文旅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目的地和景区来说,如何在产品供给和价格组合方面提供更多元的选择,针对不同时期消费热点和新问题、新局面做出预案,正是当下需要思考和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