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武汉龙源红色报刊博物馆展厅。新华网发
在武汉市蔡甸区,一座展厅面积26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屹立在后官湖畔。走在这座博物馆的展览通道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报纸、期刊等珍贵资料展品次第映入眼帘,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通过展品生动展现在观众面前。
据悉,这家名为武汉龙源红色报刊博物馆是一座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大型红色报刊博物馆。
博物馆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为脉络,将展区分为八个单元,以不同时期党的报纸期刊为载体,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
图为博物馆一角。新华网 李晓笛摄
在展馆一角,一本《新青年》原件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们馆的镇馆之宝,翻开可以看到李大钊所著散文《青春》,他在文中号召青年们‘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博物馆工作人员童昱介绍说。
在展厅另一头,一份1939年3月6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原件上,《加紧第二期抗战的宣传》的社论文章清晰可见。“《新华日报》1938年创办于武汉,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中心主办的第一张全国性政治机关报。”童昱介绍说。
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报刊”展区,一则《光明日报》刊登的新华社报道《长江大桥落成典礼隆重举行》详实地反映了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仪式当天,三百余辆汽车组成的车队缓缓开过大桥,接受万众欢呼的场景。
图为武汉龙源红色报刊博物馆展厅。新华网 李晓笛摄
同时,在博物馆各个展区,“AR拍照上头版”、全息看报、感应式多媒体播放屏等互动性强的设备处处可见。童昱介绍,博物馆在整体设计上进行过精心打磨,观众可以通过声光电、情景模拟、体验互动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互动设备,零距离感受到党在不同时期的红色报刊文献的历史脉动。
据悉,博物馆开放以来,已有不少来自机关、高校、企业等单位的观众前来参观,并举办了多场主题党日活动。博物馆坚持免费开放的原则,今年上半年已接待1万余名观众。
在博物馆门口的留言簿上,不少观众表达了参观后的感触。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玲写道:“博物馆所展陈的报刊具有珍贵历史意义。我们要运用好这些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晨阳写道:“‘听’老报纸‘讲’故事,既重温了百年党史,又传承了红色基因,还激发了奋进的力量,大家收获满满。”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韦香芸写道:“震撼于馆藏之丰富、史料之详实,红色资源数字化地记录了、传播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党史课。”
“红色报刊镌刻着荜路蓝缕、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生动记录着革命前辈的初心使命。”武汉龙源集团董事长、红色报刊博物馆馆长何正亮表示,将继续充分发挥报刊博物馆这一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将其打造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课堂。(李晓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