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党建载体,强化社会救助责任力度。开展“党建+社会救助”试点改革工作,完善社会救助领导工作机制,夯实职能单位职责,制定社会救助责任清单及处置“流程图”,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推进服务力量下沉,以村(社区)为单位,打造“区级大救助服务站+乡镇救助专员+村级照护专员”三级服务网络,建立以党员为骨干的“红网格”管理体系,落实党员结对帮扶救助模式,通过开展实地走访、电话沟通、现场指导等方式,将党建工作与社会救助工作“两融合”“两促进”。
改革服务方式,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温度。设立救助专员专项资金,提升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加强对救助专员开展岗前培训和岗后督导,提升救助队伍的水平与能力。建立完善“物质救助+精神服务+按需施策”的特色救助服务内容,即对救助人员进行物质救助的同时,针对个体情况的差异性与特殊性,有针对性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社会融入、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等专业服务,不断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借助“数字大脑”,实现对救助工作前期的信息建档、中期的救助服务质量跟踪、后期的救助工作效能考核全闭环管理,让救助工作的精准度更高。
优化服务效率,加快社会救助速度。在线下,将低保等社会救助业务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并安排救助专员驻点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受理申请,积极开展“一站式”“全程化”代办服务;在线上,以赣政通“低保救助一件事”系统为平台,优化审批流程,对教育救助、就业救助、住房救助等十多项救助事宜实现一次申请、协同救助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打造高效便捷的社会救助体系。
(洪强明 傅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