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郑欢 见习记者 周梦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观念逐渐开放,医疗美容市场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许多爱美的消费者,希望通过医疗美容,让自己达到“改头换面”的美丽效果。但记者经走访发现,随之而来的各种医美行业乱象及因医美引起的消费纠纷不断增多,诸如使用质量不合格的三无产品、非法行医、无证经营等违法违规问题频现。对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医美消费需谨慎。
警惕“美丽陷阱”一:
擅自配制化妆品、使用过期药品
医疗美容一般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如注射水光针、玻尿酸、光子嫩肤等。生活中,许多人认为只要“不动刀”就没有风险,实际上,医美属于医疗范畴,如不结合自身实际、查看机构资质、谨慎鉴别使用化妆品、药品是否合规,不确定因素时刻存在。
去年8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消费者举报称,信州区某美容护肤工作室擅自配置化妆品。执法人员立即前往该工作室进行检查,并现场查获其自行配置化妆品的铝瓶(自行贴印标签)以及标签打印机、标签纸。经查,该工作室经营者将购进的原装化妆品,按照一定比例自行配制成相关化妆品,装入自购容器内并贴上自制标签后,进行销售。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该工作室经营自行配制的化妆品以及未建立执行化妆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等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随即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警告,没收违法所得2368元,没收违法配制化妆品的包装材料、工具,并处3万余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该案是一起比较典型的擅自配制化妆品案件。医美机构借助爱美人士对美的追求心理,擅自配制化妆品,其产品质量安全存在较大风险。虽然不同于地下窝点非法生产化妆品,但仍属于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违法行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进行医美项目时,使用和购买化妆品时,一定要仔细看产品外包装上的标签标识信息,绝不能忽视。
“除此之外,部分医美机构经营者由于管理不规范,过期药品未及时清理,存在被使用风险,消费者也要谨慎鉴别。”该名工作人员介绍,去年4月,他们在开展医美专项整治时,在信州区某医疗美容门诊部手术室内检查发现1支过期注射剂药品以及2瓶过期医用氧。经查,那批过期注射剂药品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或者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而是由医疗美容机构经营者通过门诊处方在医院购进。于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随即对该机构作出没收违法使用的药品,并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
警惕“美丽陷阱”二:
非法行医、妨害药品管理
走访中,记者发现,一些隐藏在居民楼、酒店里所谓的美容会所或是部分生活美容机构也会提供医美相关诊疗项目,甚至,其中的操作人员未持有相关执业资格证书,只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宣称精通一系列医美技能,给消费者人身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去年1月7日,朱某向德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称,前段时间,她在德兴市某酒店内打完“水光针”后,致面部红肿。德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随即联合德兴市公安部门对此展开调查。经查,肖某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在酒店内非法从事医疗美容行为,并使用未取得批准证明文件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等药品,“A型肉毒杆菌毒素”属于注射用毒性药品,国家进行严格管控,只有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正规机构才能采购使用。经上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未取得批准证明文件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涉嫌妨害药品管理犯罪。同时,经上饶市司法鉴定中心鉴定,朱某因打“水光针”致面部异物肉芽肿,遗留面部色素异常面积12.52平方厘米,评定为十级伤残。经德兴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朱某的损伤程度评定为重伤二级。根据相关规定,当前,该案已移送至公安机关进一步侦办当中。
容貌不仅没有因为医美手段变得更美,反而因此“毁容”,无论是对个人未来的生活、工作以及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是任何一个选择医美的消费者都难以接受的。“为此,消费者在准备进行医美项目时,务必要选择正规机构,查验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自觉抵制非法从事医美活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医疗美容项目必须在已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美容机构内开展,生活美容场所等非医疗机构违规不得开展医疗美容,且操作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等。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加大执法稽查力度,筑牢医美安全屏障
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折射了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行业秩序直接关系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哪些医美问题消费者投诉最多?记者了解到,部分医美机构无相关资质、违规经营、通过虚假宣传、夸大美容效果,欺骗误导消费者;使用来源不明、质量不合格的三无产品、药品,导致消费者权益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侵害;由于手术不成功导致消费者人身受到伤害,引发医疗事故等,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集中点。
为筑牢我市医疗美容安全屏障,去年11月起,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委、市公安局等9部门联合开展了医疗美容行业专项治理行动,组织执法人员对大型商超、写字楼、门店、单元楼全面摸排,针对医疗美容机构,“有证有照”、“有照无证”等机构进行拉网式检查,对“无证无照”进行重点排查,进一步动态掌握医疗美容行业状况,对辖区的医疗美容行业“底数清,状况明”,并强化联合执法和部门协作能力,严格实施常态化管控,提升医美行业规范化建设水平,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医疗美容市场秩序。
据统计,我市当前共有50余家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美容机构。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医美乱象违法违规行为,不断规范辖区内医疗美容行业经营行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同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盲从、跟风、攀比,谨慎选择医美消费。在接受医美诊疗前,要签订医疗美容协议,明确医疗美容项目、内容、权利、义务,避免责任不清造成纠纷。切记索要发票等凭证。遇到侵权问题,及时与医美经营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致电12315投诉举报或者其他专业调解组织调解。此外,还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